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2639
如何培养学生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摘 要】有效提问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了,它是我们教师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问的实在,让孩子明确探究的目标;问的巧妙,给孩子适当的提示;问在孩子的愤悱之处可激发孩子探究的兴趣。可是,学问学问,为什么不能让孩子既是学习者又是发问者呢?本文将换一个角度来探讨有效提问的话题,希望以此给同仁更多的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提问 学生的有效提问 孔子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里的“愤、悱”就是指学生就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这时候正需要我们老师的启发与开导,所以我们常常说教师的提问要问在学生的“愤悱之处”。可是,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们大胆地说出他们的“愤悱之处”呢?爱因斯坦更是直接明了地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传统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老师问,学生答,我们一再强调教师的提问要有一定的有效性,这仍然没有摆脱这种旧的模式,只不过是让学生解决问题时目标更明确而已。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呢?其结果往往是墨守成规,缺乏创新。要想真正塑造创造型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勤于观察,敢于质疑,勇于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起点,所以我认为应当将学生的“提问”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是孩子思维、智慧的火花,我们就是应该精心呵护孩子这份敢于提问质疑的勇气,应该尊重孩子这份思想劳动的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孩子提出的问题有时候过于简单或是与课堂学习关联不大,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和深入。如一些字音、字形、字义知识层面上的问题,很少有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全班为之展开讨论。即使在教学环节专门设置学生质疑的环节,效果依然不好,甚至还闹了笑话。记得一次教学《武松打虎》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有何疑问,一组的同学都发问了,最后一个同学憋了半天问道:“武松打虎领了赏钱会干什么呢?”还没等我有所反应,一个学生答道:“买新棒子呗!”全班哄堂大笑。后半节课就时有笑场的事发生。可见,如何启发学生学会质疑,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更有效也就是更具思考力的有价值的问题。除了创设民主和谐氛围,使学生“敢问”“乐问”外,最重要的是如何教学生“会问”“善问”。我认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提出有价值有思考意义的有效问题,应在平时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近几年来,我在高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阅读提问训练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预习时如何提出问题:预习时在课本上圈点批注。我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的步骤是:第一是通读课文,扫清“拦路虎”——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