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3462
试论独生子女家庭仁爱教育的培养[摘 要] 与人相亲、与人为善就是仁爱,仁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当前,独生子女普遍出现,充裕的物质条件和过度的家庭关爱,使得孩子与自然、社会、同伴的交往越来越少,使孩子缺乏感动之心、体谅之心,仁爱之心。作为家长和社会在生活中应传承仁爱精神,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宽容心,培养孩子的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和谐社会输送合格的接班人。 [关键词] 独生子女 仁爱教育
独生子女政策在我国已经实行30多年了,独生子女人数累计将近1亿人。[ 中国人口网 张维庆 《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我国人口问题—关于人口热点问题的问与答〈求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他们尽情享受周围人们对他们的呵护与关爱,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现实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与非独生子女相比更自信,喜欢竞争。他们一方面享受着生活的厚待,另一方面却相当冷漠的“回报”父母;一方面坦言个性独立,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不太强烈;一方面乐于与他人交往,另一方面又不太希望有兄弟姐妹与之共同分享。[ 方建文 丁祖诒 武宝瑞主编 《全面素质教育手册》中国物资出版社第一版 第20页] 相互关心、相互爱护是人世间最美好的关系。孟子说:“仁者爱仁,有礼者教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由着眼个体的“学会生存”而发展为“学会关心”,并把它作为21世纪教育的口号。学会关心,就是要要有仁爱精神,善待他人。在我国现阶段的独生子女家庭中,仁爱关心是孩子学会做人的基本条件之一。仁爱,爱的起点,只要心中有爱,孩子就会发自内心的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