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5167
摘 要: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振兴的根本保证,是振兴民族的希望之所在。近年来,师德建设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的学校管理者,成为理论工作者和教育管理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首先从两个方面列举了教师师德失范和虚化的具体表现,同时,指出了这是转型社会中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实属个别,但它涣散人心,影响学生健康成长,严重威胁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而我们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其次,分析了师德失范与虚化的危害及对学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教师师德规范体系应遵循的原则及提高教师道德修养的具体办法。关键词:教师 师德 失范浅谈教师师德失范及虚化问题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作为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的师德,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和稳步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奠基作用。师德水平的高低将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努力培养小康社会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领导者和美好未来的创造者的根本保证。 近几年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培养、培训工作,教师学历合格率大幅度上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有所提高,基本能够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但在社会转型期,特别是当今社会重经济、重效益、追求物质生活,提倡超前消费的潮流中,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师德意识也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加之管理者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没能给予足够的认识,师德教育工作缺乏实效性;师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 一、教师师德失范与虚化主要表现为: (一)、教师个人对自身师德要求的放松和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