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5072
论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运用 探究性学习是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它相对于传统的学习方式来说是一种更为积极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搜集资料、调查研究、动手操作、相互交流这一系列活动,从而获得知识、解决问题,习得方法,进而产生新的探究需要。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其地位不再是被动的。因而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得以增强,自信心得以树立,不仅得到了获取知识的满足,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技能,掌握方法,获得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完整体验。正如施瓦布所说:“探究学习是指这样一种学习活动: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掌握探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世界的积极态度。”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开展探究性学习?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这一指导思想为我们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指明了出路。 一、确定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资源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语文学科的教学体系基本上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教学内容除了统一、单一、模式固定的教材(语文教科书)外,没有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开展探究性学习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落后格局。探究的教学内容的视野触及了整个现实社会生活,使“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尽管在探究性学习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