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5357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基础性的应用型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显著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将学习内容与解决具体问题相结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已被广大教师普遍采用。本文阐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核心“任务设计”,指出了任务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要符合学生的特点、要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能力、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还要考虑到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设计、教学方法 课堂是由学生、教材、教师三部分组成的,而教学方法便成了能否使三者成为一个统一体的决定因素,也成了能否奏响有效课堂主旋律的指挥棒。那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灵丹妙药,才能长久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将学习内容与解决具体问题相结合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目前大部分老师使用的最多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新问题的新型学习模式。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这种教学方法也非常符合笔者们教材的编排,纵观教材,我们会发现每一课的教学目标都是通过完成书中提供的任务来实现的,不同的是每一课的任务有多有少,有难有易,如何有效地用好这些现有的任务,又或者有效地添加一些任务让学生成为意义构建的主动者,让教师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便成了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任务驱动教学”的涵义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所谓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以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为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指导学生开展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并且在这种种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充分的提高。简单地概括一下就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其中确定任务是核心,怎样驱动是关键,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