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5174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课堂教学整合途径的探索》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成为全国目前技术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决定着信息技术进入教学领域,其对原有的 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等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使中国基础教育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教学的整合相应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也是教育工作者们工作努力的方向。本文仅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角度谈论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 小学课程 课程整合 教学方向研究 途径探索 信息素养 资源共享 2000年10月,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要“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从而第一次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信息技术课程在西方国家新的基础教育中已经改称为信息和交流技术简称ICT或TIC,这表示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而且还要能够灵活地使用这一技术进行交流,也就是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因而信息社会的教学,已不再只是教学生学习的问题了,而且还要教学生寻找信息,使这些信息相互联系起来,并且以批判精神对待这些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优势,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