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5041
小学生合作学习研究 [摘 要]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共同的任务,既有明确分工又相有互协作的互助性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式学习既是“课改”新教学理念,也是实施新课程的新教学行为,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方式。 [关键词] 数学问题 合作学习 小学生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样的认识,合作学习已经广泛地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合作中新的师生关系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新鲜空气。热闹非凡的课堂教学中有不少是精彩绝伦的,深入的合作给了我许多启迪。但也有不少留下了败笔与遗憾,很多肤浅的合作犹如蜻蜓点水,根本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合作成了一种摆设! 一、问题的提出 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认识及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实践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不足指处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 滥于合作学习 教师盲目的追求合作学习,忽视了接收是学习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管什么内容,教师都让学生共同合作讨论。结果一些简单的显性知识就没有必要非让学生进行什么合作学习,更何况时间也不允许什么都要和同学一起去研究一番。我们之所以要进行合作学习,并非是要完全否定接受式学习或贬抑其功用,而是因为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没有合作学习应用的位置。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理应回归事物的本真,让合作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结伴而行,共同渗透于我们数学学科的教学活动。 (二) 过分注重讨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这充分说明合作学习要以学生的自主思考与自主探索为基础,否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助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是教师的分析讲解所能代替的,同样也不是任何形式的小组合作所能替代的。因此,小组合作交流前应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为后面讨论交流提供“厚实”的物质基础。这样,有助于学生把问题讨论得广阔和深刻。 (三)单纯追求气氛 学生喜欢活跃的课堂,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所以很多老师都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合作学习也是基于这方面原因。但是实践中一些公开教学中的讨论,仅仅是为迎合听课者的心理,烘托课堂气氛而设计的一个教学程序,是一种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性的讨论。这样的讨论,听起来叽叽喳喳,看起来舌战群儒,究起来空洞无物,只不过是做做样子给人看,毫无价值。不但不能解决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反而会滋长一部分学生轻浮、狂躁、傲慢的情绪。 (四) 一味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