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5585
预习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摘 要] 预习在小学低年级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预习不利于学生养成听课的习惯;预习不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预习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对上述预习后引起的一些负面影响,我们进行了分析,主要原因有两方面。根据这些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注重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重视检预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提高教师在学生预习后驾驭课堂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等等。[关键词]预习 负面影响 对策
预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向、积极主动、自主探索的智力活动,也是凭借主观意志战胜多种困难的认知活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已广泛进入我们的课堂。课前预习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学生复习相关旧知的同时,更注重引导学生尝试探究新问题,进行探究性预习。它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好了学习的心理、知识准备,更为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有意无意地布置的预习任务是否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呢?学生预习后所引起的种种负面影响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都是值得教师们深思的问题。 一、负面影响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预习在低年级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预习不利于低年级学生养成听课的习惯 讲课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听课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低年级的学生入学时间短,可塑性大,在校时间比较长,正是养成良好听课习惯的最佳阶段。可是,孩子的预习,如果大大超前学校的进度,而他们的自控力又较弱,就容易养成在学校不认真听讲的习惯。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导致家长越来越关心孩子的课外学习,主要把重点放在了预习上(超前学习),随便翻翻小朋友的数学书,总能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已超前做了三、五页,多的甚至超前做了十多页。所以有些已预习的学生上课时趁大家做题、集体订正时就开始偷偷讲话,做小动作。久而久之,这一部分学生就不能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