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6054
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或认知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世界,丰富自己,发展自己,但在每一所学校或班级里,总有这样一类学生,他们被称作“学困生”或“后进生”,主要表现为智力不差,但学习的态度比较消极,不能较好地完成各项作业和任务,他们的学习分数较差,甚至道德品质也较差,教师对他们的教育很头疼,家长对他们的教育也失去了信心。对于这部分的青少年,社会、家庭、学校应给予他们更多关爱和帮助,在教学中要主动转化“学困生”,多找他们的闪光点,肯定他们,认同他们。让我们能在一个平等、真诚和宽松的氛围中聆听他们真正的内心想法,以帮助他们回到正常的学校生活中来。 [关键词]学困生 形成因素 对策 青少年的学习问题是关系到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能否拥有一代适应人类社会发展所需健康公民的重大问题。导致其成为学困生的原因主要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体因素等。深入分析这些因素,发现任何的处置不当都会导致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偏差,形成了学习中的“学困生”。青少年公民的重大问题,关系到我们伟大民族存亡和复兴,重视与研究青少年学习心理问题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价值。影响青少年学生学习的因素有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困生形成的因素 1.家庭因素 家庭是青少年出生以后,第一个受教育的集体。从他们出生之日起,或从胎儿期,就已经受到了家庭的熏陶,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家庭里,青少年学到了最初的社会知识和生活技能、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等。国内外研究证明,青少年的早期生活经验,将深刻的影响其一生。在家庭的诸要素中,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父母的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家庭居住环境等都对青少年学生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在这些家庭要素中出现问题,那么无疑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起深远的消极影响。 ⑴离异和单亲型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 家庭是基于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而产生的社会组织。婚姻是家庭的前提,家庭是婚姻的结果。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都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夫妻关系是家庭存在的基础。一旦由于各种原因失去夫妻的一方或双方时,便意味着家庭结构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形成残缺破裂。 家庭的残缺破裂的显著特点是缺乏父爱或母爱。研究表明:无论是单有父亲抚养的孩子,还是单有母亲抚养的孩子,都比生活在完整型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性格扭曲或个性畸形。心理学家陈会昌等认为:与完整家庭子女相比,离异家庭子女与同伴关系、与父母关系较差,在情绪、品德、性格、学习等方面出现的人数比例较高。 ⑵家庭教育失当对青少年的影响 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个性发展及特征与父母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关系很大,决定着少年儿童成长的命运。然而不少家庭其实缺乏应有的教育子女的意识和知识,缺少科学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家庭教育不当是青少年成为学困生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