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4859
差生的心理研究
[摘要]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其人格,增强其信心。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常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待他。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信心和鼓舞,才能点燃他们拼搏进取、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 [关键词] 差生的类型 差生的心理特征 转化差生的策略 一、“差学”的类型 问题学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只要有学生存在,就有问题学生存在。“一样的米饲百样的人”,人要是没有好坏的差异,就不会构成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了。 “差生”是针对学校这个小集体而言的,有学习上的差生,也有品德上的差生,或者两者兼有。 1、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角度看 正在成长中的中小学生,成人意识逐渐增强,独立的生活能力表现在意识的自觉性。后进生的心理与一般学生相比,具有社会性较早地介入的特点,即人们常说的“早熟”。强烈的成人意识、社会意识使他们在心理上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希望别人能理解他们、尊重他们,把他们当成一个真正的“大人”。其自尊心往往外现为虚荣心、爱面子、说大话、爱与人争高低等。但是,由于后进生在德智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同学们中间已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使他们失掉了威信。尽管他们想得到他人的尊重,却往往难遂所愿;再加上后进生基础薄弱,意志力不足,自己既定的目标又极易以失败告终。 2、从智力角度看“认知失调”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LeonFestinger)提出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心理平衡是人类的需要,但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总是经历着种种打破人们心理平衡的事件,于是人们的心灵永远处在平衡的打破和平衡化的矛盾过程中。费斯廷格认为:如果人们在某一习惯状态下行为,他们将试图发现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之间是一致的;如果人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