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4738
浅谈儿童期心理健康对人格发展的意义 [摘 要] 儿童期的心理健康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成人的很多心理问题与儿童期的心理经验有着紧密关系,每个人在儿童时期获得的经验会影响到成年后的人格特征。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向健康人格发展,不幸的童年也会引发儿童不良人格的形成。给儿童一个健康的心理成长环境对以后的人格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社会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但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千差万别让不少儿童并未成长在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中,这些儿童成人后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和人格问题,社会适应不良等问题,有些甚至影响着其一生的发展。[关键词] 儿童 心理健康 人格 一,儿童期心理发展特点 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埃里克森在他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中将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前四个阶段我们认为都可以属于儿童期。 1, 信任对不信任(出生—2岁) 这个时期需要得到满足的儿童,会体验到世界的可靠和安宁,特别是发展了对母亲和周围人的信任,产生基本的信任感。信任感占优势的儿童具有敢于冒险的勇气,敢于希望。而缺乏足够信任的儿童不可能怀有希望,为需要是否能得到满足而担忧,所以他们被目前所束缚。在这个阶段中,如果儿童具有的基本信任超过基本不信任,就形成希望的美德,否则就会形成惧怕。 2, 自主对羞怯和疑虑(2岁—4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迅速形成很多技能,如果父母过分溺爱和不公正地使用体罚,儿童就会感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如果儿童形成的自主性超过羞怯与疑虑,就形成意志的美德,否则就会形成自我疑虑。充满希望和具有意志的儿童灵活,乐观,幸福。 3,主动对内疚(4岁—7岁) 如果父母鼓励儿童的独创性行为和想象力,那儿童会以一种健康的独创性意识离开这个阶段;如果父母讥笑儿童的独创性行为和想象力,那儿童就会以缺乏自信心离开这一阶段。由于缺乏自主性,因此当他们在考虑种种行为时总是易于产生内疚感,所以,他们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隘的圈子里。如果儿童在这个阶段获得的自主性胜过内疚,就会形成目的的美德,否则就会形成自卑感。 4,勤奋对自卑(7岁—12岁) 这个时期如果儿童没有形成勤奋感,他们就会形成一种引起他们对成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