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4233
交通违章心理分析[摘 要]本文通过一些典型的交通违章的案例,从心理学的角度着重分析了影响驾驶员交通违章的三种主要的心理表现,即:侥幸心理、逆反心理和从众心理,指出了他们对道路交通秩序、对驾驶员和道路上的行人、以至于对整个社会人群的生命财产安全等所造成的巨大危害,并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纠正驾驶员违章、改善道路交通环境的具体策略。[关键词]从众心理 侥幸心理 逆反心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道路交通环境也日益复杂化:车速的提高,道路交通运行的过程,从个体的、平面的、简单的过程演变成群体的、立体的、复杂的综合过程,特别是由于道路交通事故不断增加,每年都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单纯依靠技术的改进已无法应付这一严峻的现实,而必须进行道路交通的综合治理,也就是说,要考虑到影响道路交通的全部因素,其中包括道路交通参与者的心理与行为因素。当我们看到现今如此多的交通事故和伤亡时,不禁会去思考:为什么这些事故会持续不断的发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事故的发生?这些问题都属于交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交通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来研究汽车驾驶员和行人在交通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和个性心理特征。在行车途中,驾驶员的活动是在人、车辆、道路、环境等相互作用的因素组成的复杂条件下进行的,因此,这些因素对驾驶员在驾驶时的心理活动也会造成复杂的影响,明显地体现在驾驶员的交通违章行为方面。 据有关报道,到今年八月底,北京汽车的保有量已经超过320万辆。目前我国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的市内交通非常拥堵,而拥堵的主要原因则是在于交通违章发生的不断增多!当然,导致交通违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研究发现,其中的缘由之一就是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侥幸心理、逆反心理和从众心理,等等。 一、侥幸心理的危害 我们还远远没有实现交通文明——报纸、电视上几乎天天都有车撞人、人撞车的新闻。每每在媒体上出现这些新闻,总会引发人们思考:路是平的,车是好的,人是没毛病的,交通事故怎么就发生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