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4699
论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摘要】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一生中受教育最重要的阶段。教师是幼儿教育的实施者,要使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创新精神和对幼儿教育的热爱、大胆的创新幼教方式、拓宽教育途径、积极探索利用当地资源,认真研究,系统思考,大胆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幼儿教育的新路。本文主要从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运用、反思等方面,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的有效运用进行探讨。【关键词】幼儿园 乡土教育资源 开发与有效运用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称《纲要》)的贯彻落实,全国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幼儿园教材,它们以其新的观念、新的内容、符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幼教工作者的欢迎,为《规程》的贯彻、《纲要》的实施提供了便利的途径。但鉴于地域的特殊性,这些教材在幼儿园运用时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我们就尝试着删掉教材中不符合当地情况的一些内容,通过挖掘本地丰富的自然、民族、历史、文化等乡土教育资源予以补充,以达到同样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同时又为优化幼儿素质教育、推进园本课程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 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背景分析及针对性开发 我所实习的京兆幼儿园是南乐县一所民办幼儿园,办学条件较好,各项设施都比较齐备,地理位置较不错,周边环境很好。现有大、中、小班各四个班,约有360名幼儿,幼儿父母大多是本地农村富裕农民及商人,比较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该园现有的24名教师中,大部分是幼教专业毕业的,但大多是职业学校出来的。这24名教师中,除了四名老教师外,其余的都是刚毕业的本地人。我在实习期间看到这些教师由于工作经验少以及缺乏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加上园内只有简单辅助的教学教具,他们只知照搬照套教材,很少对教材进行灵活变通。这让我深切感受到改变现有的幼儿园教材,实行以乡土教育为主题的园本课程是非常的的迫切、重要,后来,幼儿园领导也意识到这些不足,决定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京兆幼儿园所在地——河南省南乐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隅,冀鲁豫三省交界处黄卫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皆在50米以下。西北部有沙丘分布,间有洼地。主要河流有卫河,境内长21.5公里。现有耕地58.3万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土特产有兔肉、草帽辫和“三粉”(粉面、粉条、粉皮)。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字圣仓颉故里,唐高僧一行的故乡,天文学家一行创世界天文学史上三个第一,首次测量子午线长度、第一次发现恒星运动。著名表演艺术家河南坠子皇后乔清秀,名冠神州。著名国画家端木梦锡,有丹青梅花王之称。古迹有仓颉庙、仓颉陵、赫胥陵、明文庙、十二牌坊及八大唐槐等,古朴典雅的民俗民风,多种新颖的名优特产,风味多彩的小吃,形成南乐独具特色的经济开发环境。这些对开展幼儿乡土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乡土资源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因此我们选择适合幼儿发展的乡土资源,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使幼儿获得全面的发展。将乡土资源纳入幼儿园本课程体系,既是对本土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的一种传承,又能培养幼儿乡土情感、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素质。 二、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有效运用的目的、原则及方法 面对丰富的乡土资源,京兆幼儿园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研考察,该园确定了以下的教育目的与选择依据,以便更好的发挥乡土资源的教育作用,提升幼儿园的整体教育水平 (一)明确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目的乡土资源包含多个方面,每一方面的运用又蕴涵着不同的目的,提高幼儿不同方面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