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4445
浅谈大班音乐活动的教学方法[摘 要] 针对大班的音乐教学方法,幼儿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探索与尝试。因此本文旨在强调教学方法,并结合本人实际的教学情况,重点介绍了情景教学法、音乐游戏教学法、打击乐器教学法和歌唱教学法。希望孩子们在这些教学法的引导下更加喜欢音乐课,真正的去“玩音乐”。[关键词]大班 音乐 教学方法 歌唱是人类已知最早的音乐表达形式之一。人们通过歌唱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在大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歌唱是音乐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音乐教学活动根据《幼儿音乐教学法课程大纲》出发,以《大纲》中教学内容为依据,重点培养幼儿的节奏、音高、时值、音色等基本的音乐素养,再通过教材的正确使用并结合音乐游戏等教学方法及手段引导幼儿简单的运用音乐语言进行音乐情感表达。 而在实际的大班音乐教学活动中,我常常看到有部分小朋友因为上课内容缺乏趣味,缺乏吸引力而在课堂上做起小动作、不认真听讲,甚至出现上课纪律差、说话等情况。因此,我深深的感到大班的音乐教育,虽然是早期的音乐教育,但同样占有着重要地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全方位的为幼儿着想,本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快乐,和谐而又不失活力的课堂环境气氛。使孩子在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多倾听声音、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以及教学媒体的使用等,从而使音乐的要素在脑海中慢慢加深,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因此,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我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如下几种方法。 一、情景教学法 在实际的教学情况中应该给幼儿设立情景,但是这种情景要贴近幼儿生活,要生活化,幼儿在一种特定的情境下,能够很好的理解每一句歌词的含义。通过这种形式培养了孩子综合运用音乐知识的能力,亦能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也可培养细心观察生活的能力。如,一次,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回家小作业,作业的内容就是回家观察,爷爷,爸爸和小朋友自己走路时的声音和走路时的样子,然后小朋友间相互交流,之后在课堂上分别扮演爷爷,爸爸,小朋友。表演后让班里其他小朋友分别来说说,爷爷爸爸和小朋友走路时的速率,是快还是慢;脚步是重还是轻;姿态上是弓着腰,还是直着腰等。从而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去找音乐,发现音乐,让其知晓生活中处处有音乐,音乐无处不在。小朋友们在由小朋友们设置的特殊情境下,在他们童真质朴的表演下,了解并知晓了,音乐中强弱的概念,快慢的概念以及部分音色上的概念。并且提高了表演和唱歌的水平,也使大班的小朋友真正领略了音乐的魅力,和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记得还有一次,我让孩子用故事情节和声音,节奏结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声音小故事。具体是这样表现的: 故事情节: 情景1:在周末的一天,天气晴朗,小朋友跟着爸爸妈妈去游乐场的路上。 声音1:运用拍板或打节奏的小棒子来表示走路,偶尔出现一声声清脆的三角铁的声音来表现小朋友俏皮的性格。 情景2:走着走着,天突然暗了下来,便得阴沉沉的,随即下起雨来。 声音2:在这里为了表现天气的阴暗和下雨,运用摇铃或摇响器来表现“下雨”了。 情景3:雨越下越大,越下越大,变成了瓢泼大雨,小朋友和爸爸妈妈赶快传奇了外套,打起伞,往家的方向赶去。 声音3:运用铃鼓表现“雨越下越大,越下越大,便成了瓢泼大雨。”然后再使用拍板或节奏棒快速有节奏的敲击来模仿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往家方向跑的声音,再配合铃鼓声来表现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在雨中奔跑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