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3289
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反思能力[摘要]反思是教师挖掘自身不足、提升自身能力、巩固自身成长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一种途径,是教师成长的内需,也可以说是源动力。现在的青年教师不懂得如何反思,通常是缺乏反思意识、缺乏反思氛围、缺乏反思机会,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步太慢。笔者认为在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时,学校需要创设良好的氛围,多组织教研活动,而教师本人则应该适时、适地地反思,结合其他教师的经验,就能更快进步。[关键词]幼儿教师 反思 成长 反思是教师审视自我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纰漏或亮点,而后思考、探究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或更好地把闪光点放大化,从中进行自我调适、方法策略优化的过程,让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个对比点,且能更加趋向合理、有效、实效。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理查德·A·波斯纳:《公共知识分子——衰落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2002年2月, 第一版],这充分说明了反思在教师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如果一个教师只注重经验的累积而缺乏对自身教学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剖析,那么他的成长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想要在短时间内从一名刚入门的青年教师或新教师成长为能挑起学校大梁的骨干教师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反思是必须的。反思不仅能回顾自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从而提高,还能借鉴他人或者教育专家的经验让自己少走冤枉路,并且沿着前人走过的道路更好、更容易地掌握教育、教学技巧,还能把自己的工作与他人的工作相比较,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相信这才是能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有效途径、科学方法。 一、青年教师在反思过程中的问题 1、缺乏反思的意识。 现在的青年教师缺乏反思意识,或者可以说是没有尝到反思的甜头和真正发现反思的重要性,在机械性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一味地传授着知识,幼儿则是枯燥地接受知识,教学模式单一,依旧维持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完全没有注意到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自己的方法是否适合班上的幼儿;也不去思考有没有更为合理、科学的教学方式。其实也可以说是因为现在的生活比较安逸了,青年教师不再积极进取,失去了反思的动力,所以这些问题没有被青年教师所重视。 2、缺少反思的氛围。 在现实的幼教工作中,学校的领导也会要求青年教师要反思、要提高,不过这种要求很多时候只是作为一种面子工程来做,更多的是为了应付上面来检查的领导,让领导看到学校也算是做了些事情的,也算是在培养年轻老师的,其实没有长久深入地来抓,可想而知这种浅尝辄止的活动也不可能真正让青年教师有本质上的成长。在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中,很多时候教师怕说重了得罪他人,就专挑些教学过程中无关紧要的方面予以评价,那上课的老师就听不到有价值的反馈;也有的怕给他人提出好的建议后,使得别人超越了自己,从而有所保留,以至于这样的活动未能形成共同进步的反思氛围。 3、缺少反思的空间。 现在教育界大力倡导学生要“减负”,其实身处幼教第一线的教师更需要“减负”,因为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太过琐碎、杂乱,整天就忙于应对备课、布置环境、填写各类资料、制作教具、辅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等,耗费了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当教师真正有时间反思时,身体已是疲惫不堪,所以就很难再进行有效的反思了。 那如何才能让青年教师有真正的、良好的、有效的反思行为呢?如何从根本上让教育、教学有质的提高呢?这也一直困扰着笔者。在几年的教学中,笔者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现在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