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游戏(或玩具)的现代教育价值 玩具不仅仅是个玩具,它是一种文化,它的价值是由它的制作者和游戏者双向构成的.制作者和游戏者存在合一的状态或者分离的状态,它们构成了游戏共同体.传统玩具是传统社会生活的反映,它不仅满足了儿童游戏的需要,同时也将儿童从一个自然人纳入到传统文化之中;现代社会中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玩具的制作者成为儿童游戏强有力的控制者,技术因素与商业因素的结盟催生了现代玩具。
分析传统游戏,树立游戏的好处。
传统游戏以集体游戏和户外活动为主要载体。缺少户外游戏会直接导致孩子身体素质的下降,传统游戏能让孩子在随时随地的娱乐中得到锻炼。同时,由于缺少集体游戏,许多孩子性格孤僻,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自私、冷漠、缺乏爱心和合作。传统游戏更能锻炼孩子的群体意识,让他们理解什么是自由、什么是限制、怎样适应现实规则、怎样解决矛盾与冲突。在互动游戏中,会产生社会关系的雏形,儿童们在群体游戏中学会宽容、理解、合作、关心和沟通,这将是他们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起点。传统游戏中的伙伴关系,能有效地健全独生子女的人格。传统游戏回归,可以有效弥补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不足。
列举传统游戏。
传统游戏有很多,像小时候我们经常玩的就有好多。我们在生活中或许还可以见到。 比如:1拍山墙:参加者选出一人当拍山墙的人,面对墙壁站好,其余人离墙10米左右。游戏开始后,拍山墙的人拍墙,口里念“一、二、三”,其余人在他背向拍墙时迅速向前走,当“三”数完,拍山墙人迅速回头,众人要在他回头时立刻停止不动,如果有人动被拍山墙人发现,就要站到一边,退出游戏,准备做下一轮的拍山墙者。如此往复拍墙、回望,直到有人走到了拍墙人后面而未犯规者,游戏结束。如果“准备拍墙者”多于两人,则猜拳决胜负。2 做屋;先在地上画一类似两个品字一个日字垒叠起来的2米长、1米宽的图形,每人持一小瓦片。玩时,一人先“做屋”,即以小瓦片丢在最面前的“日”字中的最前一格,然后以单腿自面前向远处格跳,每格只能落一只脚,横向两格的双脚同时落下,各踩一格,有瓦片的不能落脚,只能跨跳过去。一直跳到顶端时双脚落地,然后跳回到起步处,再把瓦片丢到第二格,照样跳到顶格转回来,再丢瓦片至第三第四格再跳,横向双格的丢瓦片顺序为先左后右。一直跳到瓦片丢到“天宫”返回后,便可做一座“屋”,即随意选上一格画上圈圈,算是属自己的“屋”,再跳时可双脚同时落在“屋”中,但对方的脚不能踩进此“屋”,得跨跳过去。若在跳的过程中踩线、或跌倒、或瓦片丢出界外,都属失败,应退出,改由对方跳。如此循环,做“屋”最多者为胜。3编花篮:四人一组站在一起,分别面向东、南、西、北四方,后背相向,各自左脚站地,右脚向后勾起,使四只脚掌相互交叉结合成一个“井”字,使之不会分开。然后四人同时单脚跳跃,双手拍掌打节拍,以统一跳的节奏,边跳边唱:“编编编花篮,花篮里头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什么?叫白菜。蹲下起不来,坐下起不来,皮拉啪啦炒白菜。”坚持时间最长者为胜。4跳绳:跳绳运动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唐宋明清都有记载。唐朝称跳绳为“透索”、宋称“跳索”、明称“白索”、清称“绳飞”,民国以后才称“跳绳”。跳绳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南宋以来,每逢佳节都跳绳,称为“跳白索”,原属于庭院游戏类,后发展成民间竞技运动。跳绳是一种在环摆的绳索中做各种跳跃动作的体育游戏。清人潘荣陆《帝京岁时纪胜》记录清代北京元宵节民间娱乐活动时,称跳绳为“跳白索”。《松风阁诗抄》有诗记载:“白光如轮舞索童,一童舞索一童唱,一童跳入光轮中。”这种加伴唱的跳绳游戏,娱乐性很强。跳绳有单脚跳、单脚换跳、双脚并跳、双脚空中前后与左右分跳等多种方法。跳时,摆绳与踏跃动作要合拍,可一摇一跳,也可一摇两跳乃至一摇三跳。摇绳的方向可前可后。用长绳可两人同时摇动、集体轮流跳或同时跳。跳跃时还可按不同情况编排各种动作花样,也可用节奏与旋律适宜的歌谣伴唱。除花样跳绳外,也可按一定距离,边摇绳边跑向终点,比赛速度。5斗鸡:又称顶牛、撞拐。玩法:斗鸡者,拐起自己的一腿,双手抱脚,膝头为角,相互顶斗。两人单斗,也可多人群斗。斗倒对方或所抱腿脚落地为输,不可用手去推对方,最后不败者为将军。斗鸡是一种锻炼身体平稳及耐力的活动。热闹激烈,过去很受青少年喜爱。6翻花绳:也叫“翻马槽”。玩法:绳儿是一根三尺长短的绳线,两端绾结成圈。为两人游戏,多是女孩子们玩。一人把线圈拉套在两手上,用手指穿拉出一个花样,对方绾赶到自己手上,形成一种新的图案,对方再赶绾,自然又成一种形式,如此反复绾赶。有上翻,有下翻和左右翻。绾赶有样式走向,而且讲究先后顺序,章法规矩。心灵手巧者能绾赶出簸箕,筛子、斗、花面旗、长条旗、斜面、方块、雨伞等花样。7拣石子(拣沙包)玩法:拣石子游戏,又称“抓石子儿”。多是女孩玩耍,通常在二三人至数人间进行,用五个石子戏耍。开始前先确定顺序,然后每个人依次完成所规定的九种耍石程序,最后以最先完成“上楼儿”的为胜。若一个回合完不成可继续玩几个回合,直至决出胜负。拣石子方法是:把五个石子同时撒到地上,看石子图形任意拾起一子,做为抛子。掷时将一子抛到空中,用抛石子的手在地上抓其它石子。抓石子儿的九道程序中,一至五按数目称之。抓一,每次抓一子,四次抓完。抓二,每次抓二子,两次抓完。抓三配四,第一次抓起三子,第二次把手中三子放在地下一子处,然后全部抓起。抓五,抛起一子,四子于地上,然后一次抓上。背六,抛起五子,用手背按住,能接住几子算几子;再用手背抛起,用手心全部接住。七挖,同背六一样,只是手背抛起子要反挖在手心。八把蛋,抛起一子撒四子于地,先拾起一子,放于手心,然后上抛一子,在拾地上一子的同时把手中一子放到地上,不能碰触其他子。地上三子把完后,抛起一子,把手中一子放于地(也不能碰撞其它子),最后抛起一子,把地上子一次抓起。九跳楼,抛起一子,放回子于地上,第一次跳抓最远两子,第二次抓中间两子。十上楼,抛起一子,放回地上,然后连抛三次子,把地下另一子放在三子上(上楼),8最后全部拉“大锯”玩法:两人对坐,双脚自然盘曲,双手对握,随儿歌节奏做拉锯似的前俯后仰动作。儿歌内容因地而异。例如:“拉呀拉呀,拉大锯呀,姥姥门前唱大戏呀……”抓起。就这样抓一、抓二、抓三配四、抓五、背六、挖七、把蛋、跳楼、上楼,全部完成为一次,背几个,挖几个,就算几个,可继续二次,三次……最后依总背、挖的数字定胜负。 传统教育对现在教育的价值。 传统游戏是指从传统社会与文化发展过程中传递下来,形式和功能变化较小的玩具。它是相对于现代游戏而言的,两者并非存在着严格的界限。不可否认,以电子游戏为代表的现代儿童游戏的出现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同时这些游戏的不足,以及对儿童身心发展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暴露出来.如何为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的游戏,让儿童在良好的游戏环境中健康成长成为家长与老师迫切关注的话题。幼儿时期.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学习方式是对玩具的玩耍和操作,通过对玩具的操作从中得到生活的启发。幼儿往往对玩具爱不释手,一个不起眼的小盒、小罐等生活物品也同样能使幼儿从中找到乐趣,激发他们求知探索的兴趣。因此传统游戏对于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发展幼儿动手、思维、想象等多方面能力都是一个有利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