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园焦虑的应对策略
[摘 要] 新生幼儿入园,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其焦虑随之产生,其主要表现在哭闹、身体不适、逃避、紧张等。如何尽快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是作为幼儿一线教师要充分意识到的,针对幼儿身上的种种焦虑情绪,我们必须寻找出帮助幼儿走出焦虑世界的有效策略,减轻和消除幼儿入园分离焦虑,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幼儿 焦虑 策略 小班孩子初次上幼儿园,经常会出现哭闹的现象,抱着爸爸妈妈的腿不肯进班级。其原因在哪里?我想孩子主要生活在家中,环境比较自由、宽松。上幼儿园是孩子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孩子必然会有些不适应,如何尽快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是摆在幼教工作者面前的头等大事。 对于幼儿来讲,与父母在一起是安全的、自信的,尤其是自己在情感上的需要是能够得到满足的。但是离开亲人后,幼儿会感到不安全,随着亲人的离去,幼儿会突然感到安全感的丧失。处于心理不安全、情绪不稳定状态的幼儿,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多数幼儿首先会抗拒安抚或哭闹。虽然后来停止了哭泣,但他们会显得不快乐,不主动与人交往,不探索、不玩耍、表情淡漠,心情忧伤。 针对在幼儿身上产生的种种焦虑情绪,我们必须研究寻找出帮助幼儿走出焦虑世界的有效策略。我以自己工作期间的亲身体会,总结了以下几点方法: 一、精心设计环境 1、布置温馨舒适的活动室环境 孩子一走进幼儿园,大部分时间都会在活动室度过。怎样设计一个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能吸引孩子注意力,让孩子喜欢的活动室,是老师们面临的问题。老师们在设计活动室环境时,既要考虑三岁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喜好,布置一个温馨舒适的活动室环境;又要考虑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从孩子的现状出发,所有的材料方便孩子自己取放和操作,从而让孩子获得愉悦感和对环境的掌控感,减少无助感带来的焦虑。 2、创造良好的区域活动环境 小班幼儿刚刚离开父母来到幼儿园,还不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很多孩子会因为环境的改变导致情绪的极大波动而产生焦虑,我们还可以创造良好的区域活动环境缓解分离焦虑具体做法是:创设温馨的家庭式区域环境,将区域活动的内容与角色游戏有效整合。“家”是一个窝,是一个温暖、舒适、安宁、气氛浓郁的窝。家里有威严的爸爸、温柔的妈妈,可爱的宝宝,柔软的床、精细的家具,合理的生活用品,还有美丽的花草和小金鱼。家庭式区域环境的创设,有助于增进小班幼儿对环境的亲切感和信任度,减少分离焦虑,尽快融入集体,在获得良好情感体验的同时学会生活。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1、室内活动 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转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唱歌、讲故事、画画、体育游戏等,分散孩子对焦虑情绪的关注,培养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兴趣。每年小班入园时,我们都会发现,有很多孩子在进餐、午睡时比较容易出现哭泣等情绪波动,但在教师组织活动时,注意力被吸引,情绪状态良好。 2、户外活动: 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是喜欢野外生活的”,幼儿园的孩子更是如此,她们在入园前习惯在户外自由玩耍,入园后如果长时间把她们关在活动室里,她们会感到拘束压抑,会增强其焦虑感。所以,教师每天都应该安排一定的时间带幼儿走出活动室,有时带着孩子们到音体室玩大型玩具,有时带幼儿去外面草地玩,找小昆虫、玩沙、玩水等。户外游戏活动解除了一些室内的“清规戒律”,孩子完全可以放松自己,自由自在的玩耍;老师以自己的儿童心、儿童趣与幼儿相伴相随,幼儿会感到老师格外亲切,师生关系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户外游戏活动使幼儿摆脱了孤独,学会了交往,建立了友谊,获得了成功的快乐。所以,对于新入园的幼儿,应尽可能多地组织他们进行户外活动,在这种没有压力、没有负担、没有烦恼的氛围中,幼儿会感觉到心情舒畅、心情愉快,会有利于幼儿消除其焦虑心理。 三、把自己融入到孩子之中 幼儿园的工作注定了老师每天都要与孩子接触,在新生入园的这一段适应过程中,即使不当班时,也要融入到幼儿之中,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游戏,让孩子们尽快熟悉老师,老师也尽快了解他们。时时刻刻让幼儿感到离开了妈妈,老师是他最亲的人。 首先,在早晨接待新生入园时,老师要面带微笑,话语温和亲切,主动与孩子打招呼,与孩子谈心时要蹲下来,消除幼儿的紧张感,拉近与老师的距离,使孩子有这样的感觉:老师对我真好! 其次,在教育活动中,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不要过分的要求幼儿一定记住、背过,只要孩子愿意听、喜欢做就行。还要适时的对幼儿进行奖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以游戏为主,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从而使孩子从焦虑的心态中摆脱出来,渐渐地喜欢上活动课。 再次,在幼儿吃饭、睡觉的环节中,要求老师不但要细心还要有耐心,一要细心的照顾不会独立吃饭的孩子,二要耐心开导不吃饭的孩子。在孩子午休时,老师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温馨的环境,对于不能入睡、哭闹的幼儿,老师要对他进行安慰,或者轻轻的拍着他入睡,使幼儿有一种家的感觉。从而消除幼儿的陌生感。 最后,在下午的活动时间 , 老师和孩子做一些有趣的游戏 , 玩各种玩具 , 鼓励幼儿互相交朋友 , 愿意在一起玩 ; 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 , 熟悉园内的环境 , 使幼儿渐渐的喜欢上幼儿园 , 愿意和老师小朋友在一起。 四、建立稳定的依恋关系 幼儿与成人之间稳定的依恋关系会给幼儿带来内心的安全感,会促使幼儿主动探索周围的世界。所以,当小班孩子跨入幼儿园之后,教师要尽量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用充满爱意的拥抱、抚摸和细致及时的关心、照顾,来赢得幼儿的信任,尽快与孩子建立起新的稳定的依恋关系。老师要始终在幼儿身旁细心照料,让幼儿感到时时刻刻有老师存在,这样他们会感到安全。幼儿早期触觉较为敏感,多与幼儿肌肤相亲,如拍拍幼儿的小脑袋、拉拉幼儿的小手、抱抱他们、和他们说几句悄悄话等等,都让孩子对教师产生深深的亲切感和依恋感。孩子有哭闹行为,教师应和颜悦色地加以劝导,决不能恐吓。另外,教师应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合理要求,如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游戏,喜欢玩什么玩具,喜欢和谁做朋友,能让他们做的事情,尽量让他们去做,并在其行动中尽量能给予表扬和鼓励,孩子一旦受到表扬,就会很高兴,很得意,孩子也会顺从老师的教育,服从老师提出的要求,逐渐对老师产生依恋感。 五、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倘若没有良好的同伴关系,幼儿会为自己不被同伴接受而郁郁寡欢,也会为经常受到同伴拒绝出现紧张不安的焦虑现象。而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并在园内愉快地学习、生活。 在引导幼儿建立平等融洽的同伴关系中,一方面我请幼儿自带玩具,到幼儿园与伙伴共同分享。现代社会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心理很严重。当幼儿把玩具带到幼儿园后,我先让他们明白,自己有好玩的玩具应该和小伙伴一起玩,为人要大方,这样才能交到好朋友。再让他们懂得要爱护他人的玩具,随便损坏别人的玩具,以后别人就不愿意给你玩,也不愿意和你在一起了。这样小朋友就会很珍惜他人的玩具,同伴之间的矛盾减少了,关系变融洽了。这样小朋友之间的交往多了,让他们感受到同伴之间的友谊和快乐,自然而然焦虑心理也消除了。 六、发小奖品,选小帮手等 在工作中,老师还要采用发小奖品,选小帮手等一系列的活动调动幼儿来园的积极性。这些方法的运用,使孩子们在一周之内就基本上不再哭了,而且会使他们越来越喜欢上幼儿园的。 总之,面对孩子的入园焦虑,教师需要爱心和耐心,更需要智慧和艺术。爱哭爱闹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要在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思考对策的过程中不断摸索规律,总结经验,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措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设法尽快缓解和消除幼儿的分离焦虑,进入正常的幼儿园生活,保证每个孩子在幼儿园里健康愉快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