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皮亚杰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为思维服务的。同时,语言也是接受知识的工具,没有这个工具我们就很难获得广泛的知识。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 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期,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那么该怎样去培养呢? 一、在“一日生活”中为幼儿创设语言交往的机会 1、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注意引导幼儿进行语言交往 小班幼儿年龄小,很多小朋友刚刚脱离家庭生活的怀抱进入一个陌生的集体环境中,他们和老师、同伴都处于一个熟悉的过程中,因此,要对他们进行语言教育只有“让教育存在于不教育中”,也就是让他们在一日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习得。比如,在刚开学的点名活动中,我就引导孩子学习和别人问候的各种方法,先是我和周老师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进行问候,孩子们觉得很好玩,他们也就愿意一起来参与了,他们学会了“老师你早”“见到你真高兴”“老师好”,除此之外还有鞠躬、用微笑和用手势等来打招呼的方法,对于内向不愿开口的孩子,我们会鼓励他:“如果下次你能说‘老师早’我会非常高兴的”,如果是能力强的宝宝,我会这样对他说“明天,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和老师、同伴打招呼呢?”就在学问候这件事情上,我们相信会给孩子们有所帮助的,因为,他们了解了同一个意思的话可以用许多种不同的句子来表达,这对他们以后语感的提高是有促进的。另外,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吃、穿、睡、入厕等活动中,注意给幼儿提供语言交往的机会,使全班幼儿在饭前、睡前及脱衣前都可以用语言来了解对方的需要,给予帮助,增强对同伴的亲切感、责任感、加深友谊。 2、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 语言是在一定的环境和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围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制约。同伴间的交往更是语言发展的好机会,孩子们年龄相仿,认知水平相近,交往起来很投和。因此,我们要为他们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无拘无束,自由交谈的语言交往环境,让幼儿有话愿意讲。因此,我们要努力创设家庭式的氛围,与幼儿平等相处,尊重每个幼儿,积极鼓励,引导幼儿说话。尤其当幼儿主动与教师说话时,教师总是认认真真地听,热情地与幼儿对话,并能善于将话题稍作延长,幼儿解除了紧张心理,就越来越敢说,越来越愿意说了。 其次利用自由活动时间,给孩子提供更多语言交往的机会。我和周老师经常利用餐后这段自由活动时间,或参观各个班级里的环境,我们园内的各班的环境内容是很丰富的,对小班孩子来说是充满新鲜和好奇的,在参观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讲很多话,如:讲讲你喜欢哪幅画,上面画了些什么?这幅画的哪些地方你很喜欢?在参观过程中要让孩子多讲,多与同伴讲,老师要少讲或带动胆小的幼儿讲话。另外,班里的图书角是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孩子们经常去看自己喜爱的书籍,不但扩大了他们的眼界,增长了有关大自然、社会生活的知识,培养优良品德,还促使孩子们观察、分析、想象及讲述能力的发展。小班幼儿模仿性强,往往喜欢与别人看相同的书,这时有可能会发生争抢现象,此时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幼儿想办法用与人商量的语言,如我看看你拿的书好吗?咱们一起看这本书可以吗?你看完了给我看一看,好吗?通过这种语言引导,可从中培养幼儿的与人交往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在幼儿看书时,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幼儿互相谈论和讲述书中的内容,这样可以发展孩子的语言,并使幼儿更正确、深入地体会书中的内容。同时还可以鼓励幼儿给同伴讲述自己图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其他内容。这样,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讲述,进一步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注重日常谈话,加强个别指导。 小班幼儿由于环境的变化,对周围的人或事物都感到陌生,容易产生情绪不安,甚至变得“沉默寡言”,这时教师应善于把他们安置在自己周围,和他们亲近,抚爱他们,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话语,跟他们说话,使幼儿在感情上得到满足,陌生感、胆怯就会逐渐消失,对新的环境、教师、伙伴发生兴趣。这时幼儿也就逐渐产生了说话的愿望。此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发展孩子们的说话兴趣,使他们有话愿意说,有事愿意讲。因幼儿的认识能力与语言水平是很不相同的,有的善于与人交谈,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有的不爱说话,说不清自己的意思。所以我们要掌握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不同情况,做好个别工作,对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完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语言交往任务,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不爱说话或以点头、摇头代替说话的幼儿,我们要主动亲近和关心他们,有意识地与他们交谈,解除他们说话的顾虑创设语言交际的情境,鼓励他们大胆说话。通过多讲多练,使他们逐渐习惯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想象力也丰富了。 三、与家庭密切配合,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家庭是幼儿生命的摇篮,是孩子们最温暖、最安全、最自由、最快乐的港湾,家庭是幼儿日常生活的主要环境,同时,日常生活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基本环境。家庭成员的讲话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在这个环境中有着丰富词汇、发展口语的很多有利条件。如:幼儿接触到的词句都是与具体事物、具体动作同时出现的,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语言多是常用的、反复出现的易于加深幼儿印象和理解。家长应善于抓住对幼儿进行语言培养的时机:在教幼儿穿衣服时,教幼儿正确叫出各种衣服的名称;在盥洗时,教幼儿说出盥洗用具、盥洗动作、面部或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带幼儿外出时,主动与幼儿交谈,向幼儿介绍所见到的能理解的事物,同时丰富有关词句。在家庭中的日常谈话中,家长最容易发现幼儿口语中的问题,如发音不准、用词不当,口吃或语病等。发现以上任何问题,都能通过示范及时纠正,要发展3-4岁幼儿的口语就事半功倍了。 小班幼儿是口语发展的最佳时期,语言能力的培养,渗透于幼儿生活的每时每刻,只要我们挖掘潜力,适当引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能够较为迅速地得到发展的。这个时期抓紧工作,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