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格式
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 首页 |
  • 毕业论文 |
  • 论文格式 |
  • 个人简历 |
  • 工作总结 |
  • 入党申请书 |
  • 求职信 |
  • 入团申请书 |
  • 工作计划 |
  • 免费论文 |
  • 现成论文 |
  • 论文同学网 |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学前双语教育利弊说--免费论文

本论文在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栏目,由论文格式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www.lwgsw.com,更多论文,请点论文格式范文查看

学前双语教育利弊说
 学前教育可谓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作为一个教育阶段,已经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在学前儿童教育倍受关注与重视的同时,学前儿童双语教育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引起了学前教育界和学前心理学界的普遍关注,国内外研究者对儿童学习双语的争论焦点主要是“早学”还是“迟学”。一些学者坚持“早学”,如:神经学家彭菲尔德(Penfield)和罗伯茨(Roberts)认为儿童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为4-10岁。主要原因在于该年龄阶段的儿童学习语言的能力较强,因为他们的大脑在少儿期可塑性强。而这种“大脑的可塑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而意大利学前教育家蒙台梭利(M.Montessori)指出语言的“敏感期”是从出生后8个月到8岁。他认为在“敏感期”内,儿童对一定的事物会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和兴趣,并且学的很快。错过此时期以上情况就会消失;就成功的第二语言习得而言,通常是接触第二语言的时间越早,越容易达到母语水平;综上所述表明:儿童具有天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在儿童开始学习外语时,如果能给他们输入大量的外语材料,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利用儿童的语言习得机制,让他们接触外语,他们就会潜移默化、轻轻松松地习得外语。
 关于“迟学说”,奥苏贝尔(Ausubel)认为外语不必早学。他认为,成年人在语言学习方面比儿童有更高的认知能力和更大的情感优势,并且成年人有更强的记忆力、分析力和更强烈的学习动机。也有一些专家认为,学习外语的时间越早越好是因为学习者用了大量的时间。如果早学和晚学结果差不多,那么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外语,无疑是浪费时间。也有笔者认为,儿童心理可塑性强,对新事物容易产生兴趣,也容易失去兴趣。同时,儿童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思维能力尚未成熟,不善于掌握语言规律,缺乏独立学习意识,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再者,如果从小学习的外语发音不正确,那么长大后纠正起来更加麻烦。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学习外语既有利,也有弊。笔者认为结合更多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研究来综合评价利大于弊。首先,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存在“关键期”,各项研究虽对“关键期”期限各不相同,但都明确包含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其次,所谓的成年人学习语言的优势所在也是成年人相对学前儿童的弊端所在,那些所谓的更高、更强,往往是对学习起负面作用;再者,任何学习都会有起始阶段,如果说学前儿童学习外语是浪费时间,那么学前儿童阶段就不应该存在任何学习;最后,学前儿童心理可塑性强,兴趣易得易失,是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克服的,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可以很好地掌控学前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并且学前儿童比成人善于模仿(包括声音)。因此,对学前儿童进行双语教育是有利可行的。
 目前,我国学前儿童双语教育正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双语教育的理论体系尚不够完整。因此,对学前儿童进行双语教育时应注意尊重学前儿童特性,重点在于培养学前儿童双语学习兴趣;注重学前儿童双语语音、语调的培养;了解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特点,注重双语句子的延续学习等问题。进而提出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有效实施策略,包括为学前儿童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注重双语教学过程中的生成课程;为学前儿童创设良好的双语学习氛围;学前儿童双语教学应游戏化、生活化、情境化。
 此外,双语教育更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因而,我国学前儿童双语教育具有强大的挑战性。我们必须正确地认识学前儿童双语教育,它既不同于在幼儿园进行的以学习英语为主的单科教学,也不同于社会上举办的学前儿童英语培训,更不同于小学英语的学科教育。同时,在明确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目标下,合理且有效地解决学前儿童双语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处理好母语与第二语言的关系。在学前儿童的一日生活中,在发展母语的同时,为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第二语言环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培养学前儿童初步的感受、理解和运用第二语言的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从而让我国学前儿童双语教育沿着科学的轨迹积极的发展。
 
 一、“双语”与“双语教育”

 “双语”即“Two languages”( 两种语言)的意思。(比如:学外语学的跟本地人一样,同时又没忘掉自己的母语,这就产生了双语现象,即同时掌握两种语言。)现在双语现象十分普遍,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两种语言的指向是不同的。如,在美国双语主要是指使用英语和西班牙语;在加拿大主要是指使用英语和法语;在我国双语原来主要指少数民族地区使用汉语和本族语(如藏族、维吾尔族等)。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国目前许多学校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双语教学活动,这里所涉及的“双语”通常是指母语(汉语)和外语(英语)这两种语言。即本文所涉及双语的含义。
 鉴于学前儿童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并有其独特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有笔者认为界定“学前儿童双语教育”有其特殊意义,指出:“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是指在同一个幼儿园,幼儿教师使用两种语言工具组织幼儿的日常生活的学习活动。”因此,对于幼儿而言,这两种语言是他们的学习对象,同时,也是他们学习并获得其他新知识和参与各种活动的工具。

 二、 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可行性及重要性

(一) 可行性
1、 学前儿童有第二语言习得能力
 学前儿童具备学习第二语言的生理基础。人的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这个总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教育工作的基本依据。从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划分对照表可知,4-6岁儿童为学前期儿童,这个阶段的儿童在生理发展方面已逐步完善,脑重逐渐接近成人,听觉器官和发音器官相应成熟,从而具备了学习语言的物质基础。根据皮亚杰理论可知,学前期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此阶段儿童的认知活动已经不只局限于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开始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该阶段的儿童认知活动相对具体性,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因此,儿童学习第二语言较少受到其他任何因素(主要指母语)的影响;根据埃里克森理论可知,学前儿童处于主动感-内疚感阶段,此阶段儿童对事物的好奇心较强,活泼好动,喜欢对新事物提出问题。儿童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动作及语言,儿童会积极主动模仿教师的标准语音,并且对重复性的游戏、语言、动作有喜悦之感,这样更有利于双语教育活动的进行。因此,语言教育只要建立在游戏基础之上,对学前儿童进行单词或短语的教育,学前儿童就会在无意中得到了第二语言认知方面的发展。基于以上学前儿童生理及心理发展情况和特点,我们可以充分确定学前儿童有第二语言习得能力。
2、 学前儿童学习双语能够促进母语习得
 学前儿童耳闻目染的母语环境,对其实施母语教育的随机性、多样性、丰富性和灵活性等优势是学习第二语言所不能企及的,因此母语的习得和发展是不会因学习第二语言而受到影响的。不仅如此,就双语活动对儿童母语发展的影响来看,实验表明,往往是用英语与他人对话的儿童其母语发展也较好,母语表达更流畅,语音的反映也呈这种趋势。因为儿童在学习英语时接受了一套与母语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首先,儿童在更多的语言环境刺激下,大脑的语言中枢会更迅速地发展,促使儿童母语习得能取得更明显的效果。其次,在进行双语活动时,儿童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对两种语言差异产生敏感,从而提高了儿童对语言的操控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儿童对母语的学习能力。再次,双语活动可为儿童提供更多而且丰富的语言环境,使儿童获得更多的以语言为交流手段活动的机会,进而对交往情景和交往对象产生敏感,使儿童的母语交际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 重要性
1、 从儿童语言发展上讲,学前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从儿童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来看,0-6岁儿童听觉敏锐、模仿力强、求知欲旺盛、心理障碍少,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儿童语言的获得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大脑机能的成熟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而大脑的发育成熟及其对语言器官的调节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但其中有一个最适宜、最迅速的年龄阶段,即关键期。自然的语言学习只能在语言学习的“关键期”进行。这个关键期的起始年龄为2岁至青春期(13岁)。幼儿在学习外语时,大脑将其储存在“布罗卡斯区”即与母语相同的部位,而成年人在学习外语时已无法将外语存储在该区,只能在大脑的另一部位重新建立记忆结构。因此成年人学外语的速度慢,掌握得没有幼儿牢固,也较难形成基于“布罗卡斯区”的语感。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幼儿期是语言学习的敏感期,此时幼儿对语言刺激特别敏感,故而在生理和心理上最易接受这种刺激,从而建立与该种刺激联结的行为(形成经验和知识)。儿童语言学习的关键期虽然时限并不完全一致,但研究者都让我们意识到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存在,并且学前儿童阶段包含其中。因此在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对学前儿童实施双语教育,可以使学前儿童的语言获得更轻松、更容易,发展也更迅速。一旦错过这个时期,大多数人的心理机制和认定方式都已经定型 ,对语言的掌握就不再敏感和有效了,纵然可以学习但效果事倍功半,甚至将永远无法弥补。
2、 从儿童心理发展上讲,学前儿童更易于进行双语学习
    对于新事物的认知与习得,是需要在生理及心理条件并存的前提下才能正常进行的,生理可谓是进行学习的物质基础,而心理则是进行学习的精神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心理对学习的有效性会产生较生理更大的影响。相对于成人而言,学前儿童进行双语学习在心理上有更大的优势所在。首先,学前儿童对新事物易产生学习兴趣。活泼好动,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求知欲强,此时,一个英文字母的拼读都会引发学前儿童学习兴趣,因此相对成人儿童学习英语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善于模仿,喜欢重复是学前儿童的天性。学前儿童善于模仿动作、表情包括语言,对学前儿童而言模仿是无意识的,而对教育而言就是自主的无意识的学习,具备这种心理条件使学前儿童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对双语进行了积极地学习并得到了及时的巩固。最后,皮亚杰认为,学前期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儿童各种感官运动图式逐渐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儿童发展出现延迟模仿、象征游戏和绘画。语言开始出现并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使用表象和词语来表征外部事物。在思维记忆方面,学前儿童以无意识记忆和形象记忆为主,凡是能引起儿童强烈的、愉快的情绪体验的词或句子,儿童都容易记住,而且记得比较牢。并且学前儿童的表象的思维方式,使其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心理障碍较少 ,这样的有力的学习条件使得学前儿童更加易于双语的习得。研究还表明,在创编故事时,双语儿童表现出比单语儿童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创造性。其次,学习双语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语言不仅是思维的工具,还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双语学习是在真实或是模拟的社会情境中进行的,学前儿童双语教育最初是口语的学习和运用,教育主要渗透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许多活动任务需要在同伴的相互协调帮助下完成,这样在提高学前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有助于同伴关系的培养。此外,学前儿童双语教育轻松愉快的氛围会充分激发儿童学习兴趣,为儿童的幼小衔接后的语言学习打下了基础。教育的理想目标是实现终身教育,因此,学前儿童双语教育并不是简单的语言知识的习得,作为启蒙教育,重点在于兴趣的激发、各种能力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从而促进个性的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 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 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注重双语教学过程中的生成课程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来源于日常生活,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紧密相关。学前双语教育的理想教育效果基于对教育目标的正确认识下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学前儿童是基础教育所面对的特殊群体,学前儿童有着自己独特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学前儿童双语教学活动内容的应具有广泛性和启蒙性。应涉及学前儿童所接触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学艺术等等。但基于学前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学前儿童阶段的教育目标,在学前儿童双语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教育者不能听信推销人员的介绍和广告的吹嘘盲目选择和使用,教育者应充分考虑教材是否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要根据学前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精心选取适合的教材。学前儿童双语教学活动内容应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
(二) 创设良好的双语学习氛围
 学前儿童的形象思维站主导地位,多给学前儿童提供感知双语的信息,让学前儿童置身于双语环境之中,对学前儿童的双语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一方面正是母语的优势所在,教育者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信息。如:在活动室里布置英语角、卡片角,教师和学前儿童把学过的英语单词画在卡片上放在英语角。让学前儿童自由学习,自由练习。一日活动是学前儿童在幼儿园生活的全部,在一日活动中提供学前儿童双语练习的机会,对学前儿童更好掌握、运用双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保证学前儿童每天有半天专门学习双语的同时,将双语活动贯穿渗透到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从而给学前儿童更多的练习机会。如儿童入园、离园时,教师主动用双语与学前儿童问候,课前课后教师用双语组织学前儿童活动,儿童早餐、午餐睡觉、起床等活动教师都用双语进行组织活动,使学前儿童在无意识当中进行了双语的学习。
 此外,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积极地创设各种丰富多彩的双语活动,在活动中注意让每个学前儿童都参与其中并且给每个儿童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前儿童保持一种最佳的情绪状态,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接受学习知识。
(三) 学前儿童双语教学
1、 双语教学应游戏化
 游戏发生于一定的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 内部有儿童特定心理体验的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游戏是儿童的第二生命,在双语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调动一切手段,使双语教学“游戏化”。基于以上,教育者在实施双语教育时应充分考虑到学前儿童游戏阶段的发展特征,在双语教育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前儿童游戏特征创设不同的游戏方式和游戏内容,如学前儿童象征性游戏阶段,双语教学以掌握询问名字即“What’s your name ? ”为主要游戏目的, 游戏可准备四小动物的头饰(小熊、小猫、小狗、小老鼠),教师通过讲故事让幼儿理解句子的含义并通过让儿童选带不同头饰分组依次角色扮演,反复练习对话:Teddy:Hello,My name is Teddy, What is your name ? (The animals: My name is …) 这样,学前儿童在不知不觉中伴随着愉悦的情绪完成了双语教学的任务,但双语教育过程中要把握不同游戏时间的长短,既满足学前儿童的游戏需要,又顺利完成双语教育的目标,从而实现寓教于乐。
2、 双语教学应生活化
 教育服务于人类,语言服务于生活,不管是成人还是学前儿童学习双语都是为生活中交际所用。学前儿童双语教育面对的是特殊的教育群体,学前儿童不仅自身有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而且学前儿童的学习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更多的时候学前儿童的学习是隐性的。
学前儿童的注意时间短暂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进行较长时间的学习,并且学前儿童善于模仿,     此时,学前儿童每天的生活就是学前儿童的知识海洋。学前儿童在生活中会对自我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无意识的习得。因此,双语教育的内容应贴近学前儿童生活,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对学前儿童实施双语教育,如:在学前儿童的水杯上面的校正标识处贴上儿童的英文名字,鼓励学前儿童运用英文打招呼等等。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生活化的良好实施最离不开的就是家园良好的合作关系,只有家园合作关系融洽,家园教育目标达成一致,家庭能积极配合并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才能使学千年儿童在双语学习中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勇往直前。3、 双语教学应情景化
 设置合适恰当的情景可以激发学前儿童的学习动机,催生学前儿童使用第二语言进行交往的积极性。是成功实现儿童双语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情境法是通过直观丰富的语言情景创设,激发儿童的活动动机,帮助儿童整体感知和理解语言材料。引发儿童萌发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一种方法。其一,直观形象的情景设计,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动机,创设生动形象、有趣的动态课堂情景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直观情景可以是图片、玩具、实物、录音,也可以使教师的形体动作或表情。在双语教育过程中往往需要多种直观情景的综合灵活使用。例如:在学习food时,既可以通过动画课件,也可以借助不同的录音并结合教师的形体动作及表情帮助儿童理解语意,同时让学前儿童亲身体验认知新的语言信息。形象直观的情景设计能够帮助学前儿童感知理解语言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其二,生活情景的设计,激发学前儿童进行语言交往的积极性,生活情景的设计就是使学前儿童学习到的双语知识与儿童的一日生活情景融为一体。如:教师可结合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双语学习经验鼓励儿童积极尝试使用双语进行问候(A: How are you?  B: I am  fine\OK\so-so\not so good……),游戏交流等。简单的语言交流不仅促进了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更能提升学前儿童使用第二语言的积极性。其三,表演情景的创设,是提高学前儿童运用英语能力的有效途径。学前儿童在有了一些双语基础之上,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童话等让学前儿童进行表演,有趣的表演情景不仅能激发学前儿童的表演兴趣,同时让学前儿童的双语学习内容得到练习和巩固。学前儿童在表演情景中主动参与,自主习得,想象创造,加强了语言的综合能力学习,在表演情景中学前儿童获得了认知、情感、个性等其他方面的共同发展。情景法在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接近儿童生活经验,满足学前儿童的兴趣需要,利于学前儿童听说能力的提高,学前儿童在体验与同伴交往的乐趣中的到了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学前儿童双语教育创设的情景中,境中有情,以境激情,情景法教学为双语教育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四、学前儿童双语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 尊重学前儿童特性,注重培养学前儿童的双语学习兴趣
 学前儿童学习是一种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要想提高学前儿童学习双语的学习效果,培养兴趣是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首要目标。
(二) 明确双语教育目的,注重学前儿童双语语音、语调的培养
 学前儿童处于掌握口头语言并向书面语言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教育的重点在于学前儿童能够正确地进行恰当的口头表达。学前儿童双语教育应遵循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规律,以初步的听、说为主,形成语感。学前双语教育的重点应当放在发展儿童准确的语音和语调,培养儿童的听说能力。学前儿童模仿力强,能模仿英语的语音;学前儿童听觉敏锐,能分辨出语音,这就对教育者和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加强双语教师自身语音、语调的培训,有条件的幼儿园可聘请外籍教师给予教学;借助原声磁带、DVD、VCD等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帮助幼儿正确发音,使幼儿从小就形成纯正的外语发音,为外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创设优良的双语学习环境,包括环境布置、师生日常交流等。
(三) 了解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特点,注重双语句子的延续学习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而句子是构成语言交流的单位。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句子的理解先于句子的产生。因此,学前儿童双语教育应在了解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注重双语句子的延续学习。基于学前儿童句子的发展特点,在双语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孩子多说句子,并且结合图片、故事、情景表演等方式,帮助学前儿童理解句子含义,在遵循教育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有具体到抽象的规律下,使学前儿童逐渐学习句子、逐步发展句子,正确掌握句法知识,进而更好的实现双语学习中的句子的延续学习。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面对特殊教育群体——学前儿童,实施双语教育具有可行性和利大于弊。同时,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及发展规律对学前儿童实施双语教育非常重要。只是作为教育者要明确目标,科学选材,合理实施。此外,教育者还需要多思索,多实践,多研究以期待有更新的高度,在教育研究和教育实施过程中不断追求,不断探索,夯实理论,积累经验,使我国学前儿童双语教育更加完善。


上一篇: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对一个.. 下一篇:本土文化走进幼儿心中
Tags:学前 双语 教育 利弊 免费论文 【收藏】 【返回顶部】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计算机论文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发现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删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论文格式网(www.lwgsw.com--论文格式网拼音首字母组合)提供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论文格式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