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中文系文学论文
从觉新的形象看《激流三部曲》的反礼教主题
本论文在
中文系文学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从觉新的形象看《激流三部曲》的反礼教主题
巴金先生是20世纪中国文坛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所创作的小说、散文、杂文及评论对中国文坛乃至整个中国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巴金是属于青年的。
他是“五四”的产儿,五四反帝反封的思想哺育了他。他有着坚定的信仰和进步的思想。一开始他便旗帜鲜明地将斗争的矛头指向了封建专制主义、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以及一切反正义的、束缚人的自由发展、阻碍社会进步的不合理制度。他的作品意蕴深刻,耐人寻味。他虽然没有给人们指出明确的出路,但他仍然极大地影响了当时广大的知识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像鲁迅先生一样,巴金先生用自己手中的笔唤醒了无数被封建思想控制着的愚钝青年。
在他的作品创作中,《激流三部曲》无疑是成就最高的,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也是新文学史上一个重大收获,它奠定了巴金在新文学史上不朽的地位。
《激流三部曲》由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三部作品组成,分别是:创作于1933年的《家》、创作于1938年的《春》和创作于1940年的《秋》。其中成就最高的当属于《家》。
《激流三部曲》的事件发生在四川成都。哪里有个高公馆,是封建官僚地主家庭。一共有五房。以长房下的三个儿子——觉新、觉民、觉慧的生活思想为“经”,以三房以下各房亲戚的各种人物的生活思想为“纬”,织绘出一副大家庭的画面。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性格,由这不同的性格而得到不同的结局:赞成刘半农的“作揖哲学”和托尔斯泰的“无政府主义”的大哥觉新,由于他对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步步退让和妥协,先后失去了他最爱的梅和珏,最终也毁掉了自己最后的一丝希望——海儿,变成了一个他自己所谓的”没有希望的人“;性格温和但坚决的觉民在认清了封建家庭的丑恶嘴脸后毅然站到了与之对立的一面,成为了推翻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统治而战斗的一员,在弟弟和朋友的帮助下。他最终找到了自己奋斗的方向,并获得了纯真的爱情;受新思想极大影响的觉慧,终因不堪忍受封建家庭腐朽生活而逃出了家的囚笼,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空间。
这三兄弟的不同的结局,正是三种不同思想的发展前途的集中体现。我们可以概括的看成是落后的封建思想和进步的民主思想的发展前景的充分体现:在新思想蓬勃发展的历史条件下,腐朽、落后的封建思想必然会灭亡。这也极大地影响和启发了正处丁迷茫、混沌状态下的有志青年:面对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打击,如果不及时地觉醒、反抗,那么最后的结局只有灭亡。
就角色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来说,“觉新”这一角色的塑造是极成功的。这首先是源于“觉新”是取之于现实生活的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他的原型就是作者的亲哥哥、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然而觉新不能见到今大的阳光,不能使他的年青的生命发出一点光和热,却是一件使我非常痛心的事,因为觉新不仅是书中人,他还是—个真实的人,他就是我的大哥。”
作者创作“觉新”并不完全是对哥哥的缅怀。“觉新”代表了强大的封建思想与迅猛发展的民主思想并存时期的—类知识青年。他们有着良好的出身,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束缚下成长为新一代绅士。但是,就在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着社会的安排,理所当然地走向自己“美好”的未来时,“五四”运动爆发了。“五四”反帝、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彻底地击碎了这些青年的绅士梦,将民主思想的幼苗植入了他们久被封建思想控制的年轻的头脑中。于是,这两种新旧思想在他们的头脑中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也是觉新们成为了有着深刻矛盾的一群人。
觉新是处广矛盾斗争中的有着一种深刻矛盾的艺术典型。他的矛盾体现是无所不在的。在大家庭两代人的冲突中,他是矛盾的。他明明知道长一辈的要求无理,却又帮助长辈劝年轻的一辈服从。他夹两代人的尖锐斗争中,企图调和矛盾,结果两头碰壁。他自己受尽了包办婚姻的折磨,但当高老太爷一意孤行地想要把这种婚姻强加在觉民身上时,他又帮助爷爷劝说觉民,虽然他有过企图贿赂算命人,让这场婚姻因“八字不和”而停止道的想法,但这并不能看作是对封建礼救的反抗,这只是人性的自然反应。如果硬要说是反抗的话,那么这种反抗也是软弱无力、毫无用处的。就他个人的生活来说,他也是矛盾的。他惋惜自己理想的破灭,被葬送了光明前途,但又安于现状,忠实地完成“承重孙”的责任。他既眷恋妻子,又不忘梅的旧情。他的最大的矛盾就是对于新旧思想的态度。在社会上、家庭里,他是—个十足的少爷,一个温和的绅十,但在两个弟弟面前却又是一个新思想的赞助者。他渴望彻底像觉慧们一样,无所顾及地接受新思想,追求自己的梦想,但是他又不得不用高家大少爷的身份要求自己。
总之,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思想和行动的矛盾,感情和理智的矛盾,织成一个网,紧紧罩在觉新身上。他于是求助于:“不抵抗主义”利“作揖哲学”。以为这样种可以减少矛盾,求得一时苟安,殊不知越是“作揖”,越加剧矛盾,不但害人而首先是害自己
觉新的矛盾思想贯穿作品的始终,这种矛盾也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他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而:对旧制度的妥协、退让和对新思想的无限憧憬。
高家大院就是当时腐朽、黑暗的封建社会的缩影。在这个表面光鲜实际上到处充斥着欺骗、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大院里,旧制度的代表——以祖父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和以克明、克安、克定、陈姨太等为代表的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拥护者一—利用他们手中的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残酷的迫害着觉新这样的下一代。他们用“礼教”拆散了从小青梅竹马的觉新和梅,逼死了温柔善良的瑞珏,残害了聪明美丽的鸣风……而对这样的迫害,这些青年或者像觉新一样被矛盾折磨得痛苦不堪、或者像觉民、觉慧一样与之对抗 成为克安、克定们口中的“不孝子孙”;或者像觉英、觉群、觉世一样被摧残的毫无前途的下—代;也有的干脆像淑贞一样,不堪忍受旧礼教的伤害,革草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这几种人中,受伤害最深的;最痛苦的要属觉新了。就像—个人眼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身体从脚趾到头顶一点点的腐烂一样,觉新明明知道自己正在被封建制度折磨着,明明知道只有新思想才能拯救自己,他却被迫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伤害,放弃了唯一能够拯救自己的希望,“心甘情愿”地接受旧礼教的摧残。
他的“不抵抗主义”和“作揖哲学”并没有为他换来他所希望平静生活,而是一次次地把他打入绝望的谷底。
为了完成重孙的任务,觉新被迫放弃了自己未来的希望。这是封建家长制残害下一代最直接的手段。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在地位上很像《红楼梦》中的贾母。他也有“光辉的过去”,在清朝手下当过大官,凭着“精明能干”搞了一份大家业,有跨越几个县的广大田产,又修了近于大观园那样一所公馆。他靠剥削农民得来的财富,养了一大群儿孙,有几十个丫头、轿夫、仆人服侍,过着穷奢极欲的腐化生活。正是凭着这种经济大权,他成了这个家庭至高无上的主宰者,封建礼教的执法人。由于他“任性”的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够“四世同堂”,觉斯就必须放弃自己的无限光明的前途,娶一个和自己毫不相干的女人为妻,并且在自己不满20岁的时候就要担起作父亲的责任。在一切“任务”都完成了之后,觉新的原本向上的心也已经变得麻木不仁了,于是在父亲的安排下进了公司上班,变成了—个十足的“绅士”。
封建礼教不仅使他未来的希望彻底破灭,而且还残忍地击碎了他对爱情的幻想。如果说停止学业、结婚、生子这一连串的变化粉碎了觉新对未来的前途的幻想,那么爱情的破灭就使他看不到一生的希望了。结婚这件事本身并不是觉新深恶痛绝的,结婚的对象并不是自己希望的梅表妹才是真正使他痛苦的缘由。觉新与梅表妹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但是他们却没有在一起。觉民们一直认为父母不了解觉新的想法,没有为他与梅撮合,而后来揭示的真相更增加了对于封建家长制的讽刺。只是因为梅的母亲与觉新的继母在牌桌上发生了一点小小的摩擦,双方家长就擅自改变了两个人的终身大事。这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是封建家制的集中体现,下一代的幸福完全掌握在父母手中,儿女没有一丝自己做主的权利。
幸好觉新娶到了一个温柔贤淑的妻子瑞珏。如果日子就这样过下去觉新也许不会觉得太痛苦,或许会在瑞珏的帮助下重新看到未来的希望。但是,封建礼教是不会轻易放过他的。
由于时局混乱,他又有了和已成寡妇的梅表妹见面的机会。但此时面对着同样深爱自己的两个女人时,他的矛盾思想使他到了痛苦欲绝的程度。但这两个女人又先后离他而去,更使他陷入空前绝望的境域里。梅终因过度忧伤和没有及时的治疗死于肺炎;瑞珏也被陈姨太们以所谓的“血光之灾”残害致死。这时的觉新并没有看到自己痛苦的根源,也没有一丝报复这个吃人的制度的想法,只会对着瑞珏的照片痛哭,感叹自己命运的悲苦。
对于觉新的一连串的不幸遭遇。长一辈人所给予的只是更多的讽刺,对于觉新的一步—步的妥协、退让。带来的只是更多的侮辱。代表者农村腐朽的封建制度的三叔克明、四叔克安、五叔克定给觉新带来的痛苦进一步体现了封建礼教对他的残酷迫害。三叔虽然曾留学日本、但骨子里却是个古板的封建卫道士。他不准自己的孩子念新学堂;利用自己的家长身份自作主张的将女儿许配给纨绔子弟;在觉民、觉慧身上受的“委屈”他也毫不留情在觉新身上讨回来。但比起克安、克定,他毕竟好得多了。克安、克定代表着当时的一类人。他们生长在富裕的家庭,有着很好的教育环境,写得一手好字。他们或做过几年官,或干脆一辈子游手好闲,靠着父母家产过活。他们抽鸦片、与女佣私混、捧戏子。对于晚辈,他们只会用自己的身份威逼、恐吓。他们知道觉新的性格,就合伙欺负他。克安的股票被火烧了要觉新来赔;觉民得罪他们要觉新来担。幸好作者可怜觉新,在《秋》里用分家的方式让觉新摆脱丁他们的压榨。他们对于觉新的残害也正是封建建家长制支持的结果。
在这里,觉新痛苦的根源就是封建社会家长制。在封建社会,家长制是整个封建专制制度的社会基础。君权和父权是不可分割的专制制度的整体,作者紧紧抓住了对专制家长制的攻击,向几千年占统治地位的传统观念宣了战。他没有孤立地去揭露封建礼教、封建道德、封建迷信,而是把这些东西统统纳入了对封建制度的揭露之中。觉新的痛苦经历告诉人们,只有彻底地推翻封建礼教,争取个性解放,进而推翻整个封建制度,才能真正摆脱“吃人”社会的压迫。而采取觉新“不抵抗主义”和“作揖哲学”是不会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安宁的。那样做只会使性封建礼教更加嚣张,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痛苦和伤害。
为了更多的青年认清封建家长制的丑恶嘴脸,为了帮助更多的青年摆脱封建礼教残酷迫害,作者把对封建礼教和对封建家长制的控诉融入到作品的每一个角落,他并不是简单的喊喊口号,而是用一件件血淋淋的事实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和那些已经死了的青年相比,觉新的痛苦远没有他们结束的痛快。为了更加突出封建礼教在他们身上的残忍表现,作者给了他觉醒的条件和机会。他有机会接触新思想,接触进步青年。而作者又进一步把他塑造成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这就更加突出了这个社会人物的悲剧色彩。从某种程度上说,他的矛盾正是他痛苦的根源。
觉新最大的矛盾就是:他并不是一个完全愚钝的人,他有对新思想的无限渴望和憧憬。他头脑中的新思想虽然很弱小,但还是体现出来。在学校的时候,他没有像其他富家子弟一样,学习写诗作对,希望将来成为一个绅士。他独独对化学感兴趣,并希望将来能到北京的高等学府继续深造。当“五四“运动的狂潮席卷中国大地时,他与觉民觉新一起接受新思想,一起阅读那些进步刊物。只不过是他是抱着对新思想的同情和观望态度阅读那些进步刊物的。出于对觉慧的爱和对新思想的同情,他最终帮助觉慧逃出了这个封建囚笼。在给海儿、蕙表妹、枚表弟看病时一直主张请西医,尽管并没有挽回他们的生命。
造成觉新矛盾性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最大的原因是社会原因。当时社会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思想:守旧派和新进派。高家大院是封建社会的缩影,它浓缩了封建社会的所有特点。觉新正是在这个高度浓缩的封建社会里面成长起来的。而且他的人生观在这一时期已经基本形成。因此,他的命运是注定要向着封建地主方向发展的。但是“五四“运动的爆发彻底的改变了他的命运。“五四”运动所带来的思想革命波及甚广,虽然没有完全革去觉新头脑中的旧思想、旧观念,但是同样给了他不少震撼,使他不能再安心做自己的高家大少爷。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封建礼教对他的教化。作为高家的长孙,从小就受到“大少爷待遇”,表面上看封建礼教把他培养成了一个绅士,实质上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在新旧思想交替下的觉新,并没有像觉民、觉慧一样。在新的思想下帮助下走上推翻旧思想、旧制度,争取个性解放的道路。而是一步步的对旧礼教妥协、退让,最终放弃了对新思想的美好憧憬。这种放弃增加了觉新的痛苦,使他变成了“毫无希望的人”。觉新放弃新思想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礼教已经深入他的头脑,内化为他的人生方式。新思想只是激化了他人性中善良、积极的一面,并没有使他彻底认清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即使是这样,觉新仍让人们看到了新思想发展前景,使人们了解了新思想发展必须做出努力。这也更增加了人们推翻封建礼教和封建社会的决心。
作者对“觉新”形象的塑造是成功的,这不仅是因为他选取了自己哥哥作为原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创作背景,最主要的是他用自己的笔揭露了埋在虚伪、欺骗的丑恶嘴脸下的封建社会的真正本质――吃人的礼教。作品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探索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在大革命洪流冲击下封建制度必然覆灭的命运,同时满怀信心地呼唤年青一代投入时代的革命的激流中去。
巴金能够写出这样的不朽名作不是偶然的,这与他的出身及思想变化紧密联系。巴金生活在一个世代为官的封建大家庭中。这个大家庭表面上冠冕堂皇,实际上,兄弟之间,妯娌之间、叔侄之间甚至父子之间、夫妇之间,都充满了无休止的争吵,勾心斗角。一些有为的青年被葬送在这坟墓一样的生活里。生活在这样的封建色彩极浓的大家庭中的巴金既没有被葬送,也没有堕落,而是像《激流三部曲》中的觉慧一样,义无返顾的冲破了家庭的束缚,积极投入到为人类自由,解放做斗争的洪流中去。
巴金,作为一个有独特的个人思想风格和艺术特色的作家,他的作品塑造的鲜明的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所蕴涵的丰富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独特的光芒,巴金的作品不仅属于流逝的过去,也属于那轮廓日益清晰的新时代。
参考书目:
作者:巴金 《巴金全集(一)》:《家》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年
作者:巴金 《巴金全集(一)》:《春》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年
作者:巴金 《巴金全集(一)》:《秋》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年
作者:陈恩和 李辉 《巴金论稿》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年
作者:贾植芳等 《巴金作品评论集》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5年
上一篇
:
从贾宝玉爱情悲剧看其社会意义
下一篇
:
从《羊脂球》看莫泊桑的现实主义
Tags:
觉新
形象
《激流三部曲》
礼教
主题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