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现成毕业论文
->
汉语言文学
上穷碧落下黄泉
本文ID:123524
(字数:5681)
全文下载链接
(充值:30元)
NC1261 上穷碧落下黄泉
上穷碧落下黄泉1
一 人欲与天理的冲突1
三 梦幻与现实的反差3
四 幽府与阳世的转折4
五 牡丹与梅花的祝福4
上穷碧落下黄泉
——论杜丽娘的爱情追求
[关键词]
[摘要]
一 人欲与天理的冲突
汤显祖在本剧《题词》中写道:“如丽娘者,可谓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汤显祖所说的“情”,指人的真正感情,在《牡丹亭》里表现为青年男女对自由的爱情生活的追求;“理”,是 指以程朱理学为基础的封建道德观念,在《牡丹亭》里表现为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对青年一代婚姻自由的束缚。这种明确的创作,与当时反对程朱理学的进步思想一脉相承。 《牡丹亭》是剧作家在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鲜明地体现了反礼教,反理学的进步倾向,在“情”与“理”的冲突中成功地塑造了杜丽娘这个叛逆形象。宋明理学以维护封建礼教的立场出发,把“情”与“理”的冲突关系概括如下:①把“理”与“情”对立。②把“理”看成纯善的,而把“情”看成是恶,是人欲。③要求“以理制情”甚至“灭情”,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而汤显祖创作《牡丹亭》就是要“以情抗理”,关注和尊重人的感情和个性,关注人的个体尊严和幸福。这种进步思想在理学发展日趋精致,严密的明代,闪耀着思想启蒙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芒,这从杜丽娘对爱情的主动性,大胆性上不难看出,丽娘对柳梦梅,是由“欲”到情,美梦成真,柳梦梅是丽娘“至情”的载体。剧中关于杜丽娘,柳梦梅在梦中的第二次见面就相好幽会,杜丽娘鬼魂和情人同居,还魂后才正式“拜告天地”成婚的描写;关于杜丽娘不是死于爱情的被破坏,而是梦中获得的爱情在现实中难以寻觅,一时感伤而死,也即所谓“慕色而死”的描写,都使《牡丹亭》别具一格。
作者有意识地用“情”与“理”的冲突来贯穿全剧,这种冲突既表现为杜丽娘,柳梦梅和封建家长杜宝公开和面对面的斗争,也反映青年男女为摆脱封建传统势力的影响而作出的努力。这种从爱情的角度上表现的“情”与“理”的冲突,与明中叶的进步思想家反对程朱理学以摆脱礼教的束缚的思想运动,是一脉相承,遥相呼应的。无独有偶,汤显祖的老师是左派文学的进步思想家,对他有较大的影响,他很崇拜被封建正流派视为洪水猛兽的李贽,与有名的以禅宗来反对程朱理学的达观(紫柏)禅师交往密切,尊他们为一“雄”一“杰”,认为“寻其吐属,如获美剑”。李贽和达观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汤显祖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反抗和蔑视权贵,揭露腐败政治和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牡丹亭》比同时代的爱情剧在思想上概括的更高,有着更进步,更深远的意义。
《牡丹亭》所描写的爱情,有着和其他爱情剧不同的特色。作者让杜丽娘与从未见过面的柳梦梅梦中相会,(这比《西厢记》中莺莺与张生在普救寺西厢里的一见钟情两情相悦显得更主动,大胆)由梦生情,由情生病,由病而死,死而复生。这种特色之所以产生一方面是作者善于继承前代戏曲遗产,采取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作者有进步思想,是这种思想激烈迸发的结果。
二 叛逆与教化的对抗
明代统治阶级大力推崇程朱理学,皇帝和后妃亲自编写《女戒》之类的书来提倡“女德”,极力表彰妇女贞节。据《明史列女传序》记载,当时妇女因节烈殉死“著于实录及郡邑志者,不下万余人”,可见这种从肉体到精神的摧残是如何严重。
杜丽娘之父杜宝是顽固的封建官僚和卫道士,他将杜丽娘牢牢地控制在闺房之内,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杜丽娘才貌端妍,年方二八,正直青春妙龄,未议婚配,“春来闺阁闲多少?也长向花阴课女工”她连白天睡觉都不行,当听说丽娘刺绣之余打眠,便质问“你白日睡眠,是何道理?”责备夫人“是何家教?”他认为这有伤风化,大为不雅,是缺乏教养的行为,在这样严格的管束之下,以至杜丽娘连自己家有一个后花园都不知晓,杜宝设闺塾,请腐儒调教女儿,让丽娘念遍孔子诗书,略识周公礼教,也只不过是“不枉了银娘玉姐只做个纺砖儿,谢女班姬女校书。” 以便她日后嫁一书生,不枉了谈吐相称,“他日到人家知书识礼”做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封建社会科场与女子无缘,“女弟子则争个不求闻达”,“《易经》以道阴阳,义理深奥;《书》以道政事,与妇女没相干;《春秋》《礼记》则又是孤经;则《诗经》开首便是后妃之德……习《诗》罢。其余书史尽有,则可惜她是女儿。”
杜宝严格管束女儿,设闺塾给女儿灌输封建礼教思想,目的就是要把杜丽娘培养成合乎封建礼教要求的“淑女”,成为封建道德的殉道者,为了完成这个夙愿,他想请一老成的理学先生拘束她,千挑百选,请来了被理学流毒浸透了的老腐儒陈最良(取孔子在陈绝粮的谐音),表字伯粹(百杂碎),陈感恩不尽,准备严格执行杜宝交给的任务。而禁锢思想,压抑情感,扼杀个性的封建教化是否能在叛逆的身上奏效?《闺塾》一出戏便是一场白炽化的对抗;教学双方关系紧张,矛盾冲突尖锐,闹得不可开交。
先是春香明闹,她从课前就开始闹,“昔氏贤文,把人禁杀”,与陈最良顶嘴,笼罩在书房使人窒息的气氛,开始被顽皮尖利的春香打破。然后解诗,错拿,挖苦,玩耍,引逗等一系列闹学行动,把书房里严肃宣扬的气氛,闹得烟消云散,最后的夺荆,缴了陈最良的械,把喜剧性的冲突推进到高潮,春香的几次诨闹充分表现了对陈最良的轻蔑,无视封建礼法,师道尊严,汤显祖借春香毫无遮拦之口,大闹书房,闹出了冬烘腐儒,保守穷酸的尴尬相,闹出了理学的反动实质。
其次是丽娘心闹,暗闹,这是作者写这场戏的真意,是《牡丹亭》中的一场重头戏。春日迟迟,春意阑珊,她是带着惜春的心情进入书房的,陈最良讲诗,杜丽娘凭直觉就感受到爱情的呼唤,“为诗章,讲动情肠”,人们从杜丽娘思想开小差,当着老师的面和小丫头打趣“奴婢学夫人,还早哩!”这些描绘中,可以看到人物思想发展的轨迹,捉摸到外表平静的杜丽娘内心的颤动。以杜丽娘拉着春香陪笑追问花园在哪儿的神态发现,她那沉睡的灵魂,已经被远古传来的睢鸠之声唤醒,她开始憧憬青春的生命。
“怪她裙衩上,花鸟绣双双”。杜宝之所以给女儿延师上学,是因为发现了她白日睡眠,有违家教,认为有必要用诗书拘束她的身心,谁知道上课的第一天,开讲的第一课,反开启了女儿的心灵之锁。禁锢者成了启发者。这样的处理,实在是对封建礼教尖刻的嘲弄。
春光明媚,蚁蜂喧闹,窗外,不时传进“卖花声”,那是春天的呼唤。大花园里“绕的是流觞曲水,面对太湖山石”,“名花异草,委实华丽”。书房内外两重天地。这喧闹的春色和杜丽娘内心的喧闹相映衬,唤醒了杜丽娘憧憬青春的生命。
16世纪来,明代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其激进思想,民主意识,人文观念已露端倪,人物的闹,特别是杜丽娘的心闹表明作者对她所处的社会有非常清楚的认识,是对禁锢青年人身心的社会现实的批判,也是对封建礼教的鞭挞和嘲讽。闺塾成了教化与叛逆的对抗场所,教化成了可笑的闹剧,这一闹,闹出了青年人要求冲破封建家长制的禁锢,冲破封建礼教的信心,闹出了杜丽娘青春的觉醒与萌动。春色满园关不住,月移花影上楼台,从此,杜丽娘在人生的道路,踏上了新的阶梯。
三 梦幻与现实的反差
杜丽娘由于《关睢》诗引起了无限情思,“圣人之情,尽见与此矣。今古同怀,岂不然乎?”(《肃苑》)《诗经》产生的年代是禁忌较少,而风俗开化的周代,许多优美的诗章是描写男女之间真挚,热烈,大胆的爱情的,《毛诗》第一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更是表达男女之间爱情的开场白,《牡丹亭》第十出《惊梦》是杜丽娘性格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在古代情诗的强烈感染下,她不禁感叹:“关了的睢鸠,尚然有洲渚之兴,可以人不如鸟乎!”深居闺房,埋头读书的杜丽娘,恰如笼中之鸟“他平白地为春伤,因春去的忙,后花园要把春愁漾。”想借游园来排遣内心的愁闷,自然之春以其温柔,妩媚拨动了杜丽娘少女的心弦。她觉醒了,发现了自己女性的青春:“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爱好是天然,不提防沉鱼落燕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惊梦》)长期闺禁生活使她面对春天有更多的感叹。[皂罗袍]曲流露出她伤春的哀怨:“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传,烟波画般——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杜丽娘因春感怀,充溢她少女之身的那种被自然之春挑起的春情,因受到抑制而炽热地燃烧,“天啊,春色恼人,信有之乎!常观诗词乐府,古之女子,因春感情,遇秋成恨,诚不谬矣。吾今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怎得蟾宫之客?……吾生于宦族,长于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泪介)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 她春情难遣,怀人幽怨,身子困乏,隐几而眠,那如火的春情便将她引入一个从未经历的男女恋情世界之中。杜丽娘做了一个甜美而神秘的梦,在梦幻中她与自己钟情的青年男子欢会。杜丽娘的梦,是一个觉醒的青春女性的梦,是那个被封建礼教窒息的黑暗王国中的一线人性之光,同时表明现实世界中没有幸福,只好在梦中创造,在梦中寻觅。杜丽娘因情感梦,又因梦而惊,一梦醒来,世界是冰凉的,“牡丹亭,芍药阑,怎生这般凄凉冷落,杳无人迹?好不伤心也!”在梦境与现实的对比之下,杜丽娘心中对爱情的追求更加强烈。她热烈地向往梦中的情景,便再次来到花园中寻找梦中人的踪影大胆倾诉自己对爱情的强烈追求:“这般花花草草随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寻梦》)杜丽娘深知在深深庭院闺阁,重重禁锢压抑之下“至情”难觅,她在这个冰冷的现实世界人比黄花瘦,一病不起,“娇花不奈心头病”,顿生绝望,“做不的病婵娟桂窟里长生,则分的粉骷髅向梅花古洞。”(《闹殇》)杜丽娘一往情深,为情而死。死前她自画小像,却不知寄谁,命丫环春香“葬我之后,盛着紫檀匣儿,藏在太湖石底”“等得个拾翠人来把画粉销”,嘱家人藏她于梅树之下。这是杜丽娘源于内心对自由,爱情的渴望而自主,自愿地用生命与封建礼教抗争。
四 幽府与阳世的转折
杜丽娘肉身先死,幽魂未灭,四出游荡,时而地府,时而人间,为的是寻找梦中的情人,圆满尘世的姻缘,她入地府,得见判官,诉说亡命缘由,判官查遍断肠薄,婚姻薄,发现杜丽娘与柳梦梅前系幽欢,后成明配。相会在红梅观的姻缘之分,遂放杜丽娘出了枉死城随风游戏,跟寻柳梦梅。“则许你傍月依星将天地拜,一任你魂魄来回。”(《冥判》)鬼判大笔一挥,杜丽娘幽魂回到梅花观,再住梅花帐,柳梦梅进京赶考途径梅花观,旅寄此地,见一树开得繁花朵朵梅树垂垂如笑,亭亭玉立,偶游梅花观,发现檀香匣儿,他推倒太湖山石,发现了杜丽娘生前写真画,顶礼供奉,柳梦梅对着杜丽娘画像忘情呼唤,引得杜丽娘幽魂深夜来访,阴阳两隔之人极尽男欢女爱,巫山云雨之情,前梦再续,杜丽娘灵魂终于和柳梦梅结合,结为人鬼夫妻,山盟海誓。“俺三光未灭,鬼胡由,还动迭,一灵未歇。泼残生,堪转折”,“便到九泉无屈折,纯幽香一阵昏黄月”“畅好是一夜夫妻,有的是三生说”(《冥誓》)
柳梦梅的痴情,使得杜丽娘的魂灵爱欲顿生,而这人与鬼魂的相会,却是杜丽娘生前梦境的重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阴阳世界得到调和,她仍不满足这样一种处境,又与胡判官据理力争,使自己还魂复生。“异香袭人,幽姿如故”(《回生》)真可谓情丝不断,好梦重开“惊香辞地府,舆梓出天台”结束了幽冥地府的游荡,从黄泉路上转到蓝桥驿,孤坟变成望夫台,奈何桥上倩女返魂,土木形骸死里逃生情似海。
复生后,杜丽娘又遭遇了一系列的变故。“鬼魂求出世,贫落望登科”,柳梦梅前往临安参加科试,杜丽娘一路跟从,兵荒乱马,风尘仆仆,受尽颠沛流离之苦,柳梦梅好不容易进了科场,怎奈金兵南下淮扬地界兵戈起祸苗,朝廷延期发榜,正好杜宝镇守淮扬,杜丽娘思亲心切,托柳梦梅打探父母消息,不意与母亲相遇,母女相见,抱头大哭,“肠断三年,怎坠海明珠去旋族?”柳梦梅历尽千辛万苦,得见杜宝,拜见岳父,却被杜宝当做劫墓贼拿下,严刑拷打,适逢皇榜下,柳梦梅得中状元郎,状元激怒平章,翁婿见面竟是如此光景,杜丽娘母女来见杜宝,杜宝疑是 鬼魂冒名妻女,不肯相认,后来勉强相认,却要杜丽娘离异了柳梦梅,嫌门不当,户不对,杜丽娘不用媒婆的撮合,不顾父母的反对,自己作主与柳梦梅成婚。
五 牡丹与梅花的祝福
“牡丹亭梦影双描写,南枝挨暖北枝花,则普天下做鬼的有情谁似咱!”(《圆驾》)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来梅花扑鼻香,牡丹亭畔,芍药阑开,梅树依依,含笑默许,这是无言的祝福,杜丽娘三生路上苦苦寻觅,以生命作为代价,死去活来,终于品尝到爱情的甜蜜,比起《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的故事,更动人心魄,荡气回肠,杜丽娘的反抗更大胆,更彻底,她的形象给那个时代追求爱情自由的青年男女以巨大鼓舞,同时也流露了作者对所憧憬的美好生活的渴求。杜丽娘对爱情的追求,带有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这是比元代《西厢记》等爱情故事表现的反封建反礼教的主题更深刻的思想。
《牡丹亭》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它的思想和人物引起无数青年男女的共鸣。在文学上,吴炳的《画中人》,洪升的《长生殿》都从中吸取了许多养分。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留下了“《西厢记》妙词通细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的瑰丽诗篇。至于戏曲演出舞台上,三百多年来一直回荡着《牡丹亭》的妙曲清音。
中国上海2005年国际艺术节演出节目之一:四百年青春之梦再现“联合国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由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策划,两岸三地共同演出《牡丹亭》——一种集合歌舞,诗,戏的精致优美表演形式,一种抒情,写意,象征,诗化的艺术,一出关注青春,关注爱情,关注生命的浪漫之戏 。
[参考文献]1《牡丹亭》《长生殿》作者汤显祖,洪升(时代文学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
2《中国文学史》第四册,明清近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 张俊
3《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人民教育出版社)
4 《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4月第1版
上穷碧落下黄泉为现成毕业论文,如需要的全部内容,请联系
论文同学网
客服下载。
相关论文
本论文在
汉语言文学
栏目,由
论文同学网
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最新论文
热门论文
上一篇
:
世界四大吝啬鬼
下一篇
:
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分析
Tags:
落下
黄泉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新闻学专业毕业论文
录音专业毕业论文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
公共事业管理
市场营销
学前教育
应用心理学
教育管理
数学教育
汉语言文学
小学教育
文化产业管理毕业论文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
摄影专业毕业论文
表演专业毕业论文
播音与主持毕业论文
广播电视编导毕业论文
动画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会计学毕业论文
广告学毕业论文
人力资源毕业论文
视觉传达毕业论文
计算机
精彩推荐
论文格式网
为您提供
计算机
毕业论文范文
下载,只需要
10
元
每份点击
计算机论文
进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