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7409
【摘要】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其在进行会计活动处理会计关系时所形成的职业规律、职业观念和职业原则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本质系职业道德和职业品质,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根本。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机制尤为重要和迫切。【关键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机制建设 “道德”,在古代作为“道”和“德”两个词存在。道,是自然、事物变化的根本规律和法则。德,指的是“以善念契诸心中,使身心互得其益”。“德”与“道”紧密相联,道之施行,需德润之,无德道难行。所以,后来荀子在《劝学》中将“道”和“德”二字联在一起使用,意指品质、品德。 近年来,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呈泛滥趋势‚给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造成明显负面影响‚引起各界关注。会计理论界‚一直在积极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和原因‚探索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概括起来‚研究主流是两种思路:一是从对真实会计信息需求入手‚二是从对虚假会计信息需求入手。殊途同归‚结论都是建立健全法制。俗话说:“计乱国亦乱‚治国先治计。”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对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这是各项工作的指导方针。笔者认为:无论是真实会计信息还是虚假会计信息‚均出自会计人员之手‚要有效地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除加强法治‚还应进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实行“以德治计”。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利益关系的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日趋复杂,这些经济关系的实质是经济利益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各经济主体的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时常发生冲突。会计职业道德可以配合国家法律制度,调整职业关系中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会计职业道德允许个人和各经济主体获取合法的自身利益,但反对通过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而获取违法利益。 2.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是为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服务的。市场经济的客观性是通过价值规律表现出来的。任何社会和个人,对于客观经济规律,只能在认识的基础上,去主动适应、掌握和运用它,而不能去改造它,更不能违背它。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作为对单位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会计,会计标准的设计,会计政策的制定,会计方法的选择,都必须遵循其内在的客观经济规律和要求。正由于人们面对的是共同的客观经济规律,因此,会计职业道德主要依附于历史继承性和经济规律,在社会经济关系不断的变迁中,保持自己的相对稳定性。没有任何一个社会制度能够容忍虚假会计信息,也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主体会允许会计人员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商业秘密,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是会计职业的普遍要求。 3.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会计职业道德是人们对会计职业行为的客观要求。从受托责任观念出发,会计目标决定了会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尤其是随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会计不仅要为政府机构、企业管理层、金融机构等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而且要为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服务。医生职业道德的优劣影响的是一个或几个患者,而会计因其服务对象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公共产品,所以会计职业道德的优劣将影响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规范的重要补充,其作用是其他会计法律制度所不能替代的。例如,会计法律只能对会计人员不得违法的行为作出规定,不宜对他们如何爱岗敬业、提高技能、强化服务等提出具体要求,但是,如果会计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的热情和态度,没有必要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则很难保证会计信息达到真实、完整的法定要求。很显然,会计职业道德可以对此起很重要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2.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动机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会计行为是由内心信念来支配的,信念的善与恶将导致行为的是与非。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的行为动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引导、规劝、约束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遵循职业道德要求,从而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 3.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从会计职业关系角度讲,会计目标就是为会计职业关系中的各个服务对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能否为这些服务对象及时提供相关的、可靠的会计信息,取决于会计职业者能否严格履行职业行为准则。如果会计职业者故意或非故意地提供了不充分、不可靠的会计信息,会严重背离会计目标,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使服务对象的决策失误,甚至导致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因此,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约束着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4.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会计职业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体现。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当做到爱岗敬业、提高专业胜任能力,这不仅是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是会计职业者遵循会计职业道德的可靠保证。倡导会计职业道德,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并结合会计职业活动,引导会计职业者进一步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有利于促进会计职业者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三、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动因 (一)道德规范的天然优势。 会计道德规范与法律及其它规范形式比较‚具有天然的优势‚它是以规范客体——行为人自觉的道德承担为基础的。尽管它也借助于社会舆论的批评、谴责和行业内部的纪律处分等外在力量‚但更依赖于行为人的道德自律‚道德能从信念、品行、能力等更为本质和深刻的层次来影响并提高会计行为的质量。从起作用机制看‚是一种他律和自律相结合的典范。而法律是一种强制性他律型规范‚其局限性是行为人为达到某种目的有可能钻法律的空子。正如思想家庞德所说:“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控制系统能够深入到人的生活、信念等深层结构‚而法律只能望而却步。 (二)会计职业道德是一个国家社会道德的基本规范‚也是会计职业特殊的道德规范。 会计职业道德不仅要建立在一般意义的社会实践和伦理道德基础上‚而且要建立在会计这个特定职业实践基础上。会计职业实践中所表现的行为关系特征是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根本。会计信息在企业契约集合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会计行为后果必然牵涉方方面面的经济利益‚并且与其它职业不同‚会计人员获取报酬的方向与其所应持的职业立场往往不一致‚他从属于企业内部、受雇于经营者‚但又要选择超脱企业的公允立场‚甚至部分地担当起监督经营者的职责‚亦即并不完全遵守谁付酬为谁服务的原则‚因此经常处于两难境地和不断的利益冲突之中。这种道德困境和利益冲突是会计职业最重要的特征‚也是会计道德规范应着重解决的问题。(三)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职业界对外就“信誉的质量”作出的公开承诺‚是取得外部信任、树立会计职业形象‚保持生存和竞争的重要手段。ICAEW常务副总裁说得好:“会计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