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4901
广告词的语病分析
广告作为一种媒体,在商品经济社会里,其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作为广告的重要材料——语言,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广告业近年来篷勃发展,是可喜的,但在语言艺术方面,无庸讳言,存在不少问题。尽管不乏一大批上乘之作,但以准确、鲜明、生动的标准来衡量,不合格者,并非少数。这样的广告,不但不能很好地传递信息,还有碍于语言的健康发展,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广告语言常见病 陈词滥调多 前些年,那俗而又俗的套语满天飞,诸如“誉满全球”、“誉满全国”;还有什么“省优”、“部优”、“国优”等。企望以此抬高自己产品的地位,吸引更多的顾客。后来,这些手法不大灵验了,于是,什么“金奖”、“银奖”、“×××指定用品”之类的语句接踵而来。不客气地说,这颇有拉大旗作虎皮之嫌。最近又出现了一些令人难解的套话,动不动便这也“隆重”,那也“隆重”,这也“荣誉”那也“荣誉”。是否真的“隆重”,难以考查,至于“荣誉”,商品刚刚上市,哪来的“荣誉”,谁授予的“荣誉”?这不仅反映了广告的创意陈旧,更反映出创作者语言艺术修养的确欠佳,就这么几句干瘪的词语,颠来倒去,只能会令消费者望而生厌,实难取信于民。 2、不实之词多 为了促销,看得出,有些广告绞尽脑汁,无计可施,便只好以“诱”的手段招来顾客了。语言上也就采用了“随便”式,什么事都敢向消费者许诺。卖药的,便是“一吃就灵”、“包治·······”、“宫廷秘方”、“祖传秘方”,甚至专治妇女病的药,男性病也很灵。更有甚者,连“化湿解毒”、“祛风止痒”都给“治”了。“治”什么,都可信口开河。商品广告之另一招,是施以“小惠”,模棱两可,诱人大钱,坚定不移。你看,“买一送一”,还有送二送三的;“买××获大奖”,买××出国×日游,“××万大馈送”等。我们不否认有奖销售是一种促销手段,但是,这类语言邯郸学步似的充斥于广告词之中,无疑是一种拙劣的做法。消费者不都是傻子,他们要动脑筋的。“幸运者”的桂冠轮到“我”的概率究竟多大,明眼人一看便知。这类言辞,可能一时有效,久而久之,任你怎么大声喊叫,顾客也不会轻易“惠顾”的。 繁言赘语多 广告词也和其他文章样式一样,崇尚简洁、明确。这是消费者详尽快有效地获得信息的要求,也是广告现代感的具体体现,可惜目前有些广告正缺乏这种意识。一种是把所有要说的话,全部都兜露出来。如左右对联,上有横批,下有“门槛”。中间那就更热闹了:大标题,小标题,有解说,有诉求······唯恐有一丁点儿空闲之地,仿佛不写满就对不起所花的广告费。另一种是财大气粗,反正有钱,连篇累牍的“广告”整版整版地连载不辍,与其说是广告词,倒不如说是长篇科技论文。恒美国际广告有限公司的基恩.伦赫德在北京的一次演讲中说:“必须牢记:成功的广告只有一个要点。”他还指出,广告策略中的七个致命伤,“第一,目标琐碎、模糊;第二,冗长的诉求······”看来,那些繁杂、冗长得广告词的创作者,还不懂得这条原则。 要医治以上三种常见病,首先要端正文风,这就涉及到一个立足点的问题。谁都知道,广告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销售量,那么,就不应该立足于厂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要立足于消费者需求什么就说什么。只有当消费者理解到对自己是有益的,广告才能有效,否则徒劳无益。 二、广告词病情分析 广告词中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其原因也较复杂,除文风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语言知识不足,语言修养不高。广告词也是表情达意的,不懂语法修辞的知识和技巧,是难以做得好的。这一点,从下面的病例中可以得到证实。 别字、生造词 每个汉字都是音与义的统一体,应规范使用。否则往往一字之错,谬误百出,使读者不可理解,影响宣传效果。 一则推销眼镜的广告词,其中有一句话: “······因其昂贵的售价令人可望而不可及。” “及”是别字。正确的写法是“可望而不可即”,“即”是“接近”、“接触”的意思。这一成语的意思是“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若用“及”,便不知所云了。 生造词,是指汉语词库中没有的,而且只有其本人理解别人无从理解的“词”,许多是任意缩减所造成的。这种语言现象,严重地影响了语言交际的效果,是不可取的。例如:“××商城儿童世界新张酬宾” “新张”大概是由“新开张”缩减而成的,只能猜测,而不能确定,因为汉语词汇中没有这一成员。 这类毛病,其实不难克服。只要抱着对消费者和自己负责的态度,手头准备一部词典之类的工具书,遇到不清楚的字,随手查一下,就不至于写错别字了。若是真的从表达的需要出发,一准确、清晰为准绳,多用些字词,也无繁冗之嫌。古人说“辞达而已矣”,表情达意清晰、准确就行了,何必非要生编硬造些别人不懂的“词”来,造成苟简的弊病呢? 语句不通造成语句不通的原因很多,用词不当,搭配不当,结构混乱等是常见的。语句不通,表意也难以清晰、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