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5137
刑法视域中的网络诽谤[摘 要]在我国,诽谤行为可能构成违反民法,诽谤行为人被追究民事责任;也可能违反刑法,构成犯罪,诽谤行为人要负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本文从刑法视角出发,对网络诽谤行为及相关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其中包括网络诽谤行为的定义,及其客观因素、主观要件、举证责任和情节认定等。 [关键词]网络 诽谤 构成要件
一、网络诽谤行为概述一般所称诽谤,仅指一般诽谤行为,即针对自然人和一般法人的名誉进行诋毁的行为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某种事实,损坏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网络诽谤,是指以网络为传播途径进行的诽谤活动。在我国,诽谤行为可能构成违反民法,诽谤行为人被追究民事责任;也可能违反刑法,构成犯罪,诽谤行为人要负刑事责任。也就是说,诽谤行为既可能构成民事侵权,也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在网络虚拟空间中,网络诽谤目前已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这里,是把诽谤作为一种刑事犯罪来处理的;同时,我国的民法中也有关于诽谤和侵犯名誉权的规定,可见,国家运用法律手段对网络诽谤加以规制的目标应是十分明确的。但是由于此类诽谤行为发生在具有无国界性和非中心性的虚拟的网络空间,其行为由于介入了互联网因素在实施方式上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