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4408
论受贿罪 [摘 要]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索取他人财务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它是职务犯罪中常见的多发的一种犯罪。对受贿罪的理解可分为:受贿罪的概念和构成;受贿罪的认定;受贿罪的处罚。本文主要对受贿罪的构成要件进行论述。[关键词] 受贿罪 受贿罪的构成要件 受贿罪的认定 受贿罪的处罚 受贿罪是典型的侵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廉洁性的犯罪,在反腐倡廉、严惩腐败的今天,受贿罪是重点惩处的对象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受贿案件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如何能更好的处理这类案件,应加强对受贿罪的正确认识和研究。 一、受贿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受贿罪的概念。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索取他人财务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受贿罪的构成要件。 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受贿罪⑴侵犯的客体;⑵受贿罪的客观要件;⑶受贿罪的主体;⑷受贿罪的主观故意。 (1)受贿罪的侵犯客体: ①受贿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法律对国家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除了从国家领取薪酬以外,不得向公务活动的相对人收取报酬。这是国家工作人员自律的道德行为准则。受贿罪破坏公务行为的廉洁公正。 ②受贿罪的行为对象是他人财物。所谓财物,一般是指金钱和具有金钱价值的物质,既包括动产也包括不动产,也包括无体物(如无偿使用电力煤气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退休后收受财物行为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一般需要依约实际交付财物时,才定为受贿罪。另,免除债务也属于一种期约贿赂的方式,如果在债务到期后,债务实际上被免除,可以成立受贿罪。 (2)把握受贿罪的客观要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利用职务上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