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格式
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 首页 |
  • 毕业论文 |
  • 论文格式 |
  • 个人简历 |
  • 工作总结 |
  • 入党申请书 |
  • 求职信 |
  • 入团申请书 |
  • 工作计划 |
  • 免费论文 |
  • 现成论文 |
  • 论文同学网 |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内蒙古阿拉善盟土地沙漠化的成因与防治对策

本论文在工商管理论文栏目,由论文格式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www.lwgsw.com,更多论文,请点论文格式范文查看

内蒙古阿拉善盟土地沙漠化的成因与防治对策

 [摘要]:阿拉善地区是内蒙古乃至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但近几十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控制,沙漠化的土地面积已达22.23万平方千米以上,平均年递增1000平方千米,而且沙漠化程度逐渐加剧,生态环境逐渐恶化。通过综合整治,沙漠化土地可得到良好,区域环境向良性发展。
 [关键词]:阿拉善盟 土地沙漠化  成因  防治
 
 沙漠化是荒漠化的一种最主要类型,在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中,沙漠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也最严重。阿拉善地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属北温带大陆性干旱、极干旱荒漠地区,总面积27万平方千米,国境线长735千米,居住着以蒙古族为主体的16个民族17万人口。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历史地位独特,战略地位尤为重要,是个 典型的 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近几十年来,由于土地沙漠化的不断发展,沙地面积日趋扩大,不仅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生物资源锐减,给农牧业生产也带来了 严重的我危害。因此,研究区域内土地沙漠化状况对合理开发利用沙漠化土地资源,抑制沙漠化的发展,对振兴区域经济,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阿拉善盟土地沙漠化现状
 1沙漠化土地的面积与类型
 全盟有沙漠化土地总面积22.23万平方千米,占总土地面积的 82.3%,占全区沙漠化总面积的25.6%,且以每年1000千米的速度扩展蔓延。可见沙漠化影响之大。沙地由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组成。固定沙地形态多为沙垄及沙垡—梁窝状沙丘,一般多呈西北西-东南东方向排列,沙垄之间常有同向延伸的平坦沙地和湖盆洼地,二者呈有规律的交替重现。半固定沙地呈斑点状散布在固定沙地之间,由于受强烈的风蚀作用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往往在迎风坡普遍形成一个个圆形的 风蚀窝,成念珠状,出现裸露的沙地成为该沙地半固定沙地的显著特征,它是沙丘活化的重要标志和揭示风沙危害的重要信息,并为采取防治手段提供依据。流动沙地的主要形态是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并呈斑块分布于半固定沙丘之间,由于流动沙地的 面积逐年扩大,有突破于斑块分布而连接在一起的趋势。此外还有戈壁和沙漠。
1.2沙漠化土地的分布
 历史上在阿拉善地区东有贺兰山水源涵养林,西有居延绿洲及沙区一些大小不等星罗棋布的荒漠绿洲,成为阿拉善各族人民进行农牧业和工业等社会活动的精华地段。建国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贺兰山沿山地区,由于气候变迁,人口增长,工农牧业建设给这里带来的压力,使区域内植被受到很大破坏,固定沙丘活化使腾格里沙漠向东扩展1.85千米,而西居延海早因黑河干枯已为寸草不生沙漠戈壁滩,东居延海则只剩下干涸的湖底,全地区原有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山地草甸和低平地草甸等,可利用草场978.57万公顷,但近20年来退化草场达334万公顷以上,占可利用草场的34.3%。随着植被的退化、消失,沙漠前移速度加快,沙漠化加剧,三大沙漠已连成一片,统称阿拉善沙漠,位居全国第二,世界第四,成为阿拉善沙漠化发展重中之重地区。
1.3沙漠化的危害
 a)沙漠化加剧了林木资源损失。原绵延800千米的113.3万公顷梭梭林已减少到现在的20万公顷残林,胡杨林面积由50年代初的5万公顷减少到目前的2.3万公顷,红柳林由15万公顷减少到10万公顷,现存林的状况是疏林多,老树少,病木多,自然更新困难。b)沙漠化加剧严重威胁到该地区工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存。如乌吉铁路涉及阿拉善地区经济命脉,通车20多年因流沙覆盖脱轨24次,仅清沙费一项开支高达300万元。按额济纳旗绿洲8906平方千米调查研究,就1995年的西北大旱与1994年相比,植被覆盖率大于70%的地区减少82%,小于30%-70%的地区减少23%,小于10%-30%地区减少30%,现在地区49个苏木镇中25个严重沙漠化,2.5万多牧民沦为生态难民,被迫向条件好的地区迁移,适应性极强的骆驼由80年代的25万峰下降到9万峰。原有180余种野生动物,包括国家一些一、二、三类珍惜动物,有的迁移它乡,有的基本绝迹或濒临消失,可食牧草有130多种减少道20种 。有较高经济价值的肉苁蓉由50年代的年产40万千克,减少到现在的20万千克。c)沙漠化加剧了生态失衡,多种灾害相应而生。据统计,额济纳旗60年代年均降水52.25毫米,80年代减少到20.97毫米,20年间减少60%,现阿拉善地区8级大风日数多达50多天,沙暴日数平均8—12天,风期长达5—6个月,每年发生国标1—2级毁灭性虫害13.3万平方千米以上,鼠害66.7万公顷以上,毒草害266.7万公顷以上。
2阿拉善盟土地沙漠化的成因分析
 阿拉善盟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是复杂的,而且具有长期性、积累性,但归纳起来无非是两条,一是自然界演化的结果,二是人类活动。
2.1自然成因
 沙漠化的形成不是偶然的,阿拉善盟土地沙漠化的历史变迁主要分为四个阶段:a)晚更新世早期,气候温暖湿润,沙地逆转缩小时期。b)晚更新世后期,沙地活化,流沙扩展和气候干冷时期。c)早、中全新世温暖期,沙地退缩阶段。d)晚全新世 ,现代沙地扩张时期。因此,在19世纪之前,沙地的历史变迁的动力以自然因素为主,脆弱的沙地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相对的平衡,沙地始终处于暂时稳定的阶段。从阿拉善盟生态环境历史的演变过程来看,气候变暖,连年干旱造成了某些物种的不适应而灭绝,生态系统失衡,从而导致沙漠化加剧,这说明阿拉善盟土地沙漠化的变化自古以来就已发生。地表新近出现的沙漠化过程,主要是在20世纪中期之后发展起来的,该地区气候干旱,干燥少雨,降水不稳定,风力强劲,大风频繁,地表组成物质松散,沙源丰富,地表植被稀疏矮小,群落结构简单,并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特别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沙漠化扩张明显加剧,沙地状况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对本区域甚至跨区域的生态环境形成了较大的危害。
2.2人为成因
2.2.1盲目开垦
 不同历史时期大规模的盲目开垦及向土地的过度索取,是阿拉善盟土地沙漠化得以加剧的主要原因。由于这一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往历代的统治者都把这里作为一个重点地区布防,开垦和发展。战争的影响,特别是农业的盲目开发(主要是居延地区),极大的破坏了该地区早已形成的较稳定的地表形态和生态平衡系统,大面积植被消失,沙漠扩大,从而导致该地区气候变的更加恶劣,沙漠化愈演愈烈。近几十年来,人为因素更加突出,政策导向的失误,以及片面地追求眼前的局部经济利益,导致大规模的粗放垦荒和牲畜饲养量的急剧增加,使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加强烈。而多年来邻近省区每年数以万计的农民涌入阿拉善盟搂发菜,挖药材,致使原有乔灌木林大面积衰退、消失,又加重了这一地区沙漠化进程。
2.2.2超载过牧
 长期超载过牧,造成了草原的严重退化,沙化。50年代全地区只有60万绵羊单位,草场基地稳定,沙化现象很少发生,到了80年代,放牧量增加到250万—300万绵羊单位,远远超过了草场的承受能力,造成了全地区60%的草原严重退化、沙化。
2.2.3掠夺樵采
 掠夺式的樵采,使使天然植被大面积消失,造成了严重的沙漠化。多少年来,当地群众就习惯以梭梭、红柳等灌木作为烧柴,加之额济纳旗相邻的金塔、酒泉、阿拉善右旗相邻的民勤、武威及当地驻军用和工业用材数字十分惊人。据额济纳旗林业部门1987年11月份调查统计,毁掉梭梭林2.1万公顷。达来呼布镇建镇20多年来,初期周围是茂密的红柳林,“骑马进去不见人”,而今四周十几公里,1万公顷以内的地区已非昔日景象,“兔子跑过露脊梁”,胡杨林盗伐事件屡有发生。吉兰泰盐湖的梭梭林,经过短短的的十几年就全部砍光,造成严重沙漠化。
2.2.4滥用水资源
 黑河上游大量被截流,使河水锐减,导致大面积森林死亡。据统计,1958年黑河流入额济纳旗的水量为11.93亿立方米,1968年来水量仅有2.88亿立方米,1977年来水只有1.3万立方米,近几十年来黑河的总流量为30亿立方米,而每年流入额济纳旗的水量也不过2.3亿立方米,且集中在3月份和11月份,也就是植物停止生长的季节。由于水量减少,流期缩短,地下水位下降,现有水量满足不了树木的生长需求,导致了胡杨、红柳、梭梭的大量死亡。
3防治对策
 阿拉善盟日益严重发展的土地沙漠化问题已不单纯是这一地区的问题,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屏障,对西北乃至华北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为了保护生存环境、保护重要的军事设施、巩固边防,阿拉善盟土地沙漠化问题应尽快治理,如不抓紧治理,再拖下去损失更大、代价更高、治理更难。
 沙地的治理与恢复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人类的生产活动应以从长远的利益出发,把保护资源与永续利用结合起来,合理安排生产用地,调整生产结构,有步骤有计划科学的治理沙漠化土地,增强抗灾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因此,为从根本上治理,必须坚持“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 ,讲究实效:多方配合,重在落实”的基本方针。从根本上解决脆弱生态环境下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不相协调问题,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和谐统一。
3.1加强草场建设
 阿拉善盟的主体经济是畜牧业,靠天养牧已有多年历史,牲畜头数的增加、畜种结构的不合理以及粗放经营方式,给草场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必须科学合理地解决这一矛盾。一是加快饲草料基地建设,利用地下水和黄河水资源建立综合性农业开发区,搬迁沙区人畜,走建设养畜的道路,以减轻人畜对草场的压力。二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建设人工草场。三是切实实行以草定畜,合理轮牧,同时调整畜群结构,走集约经营的路子。
3.2加强林带植被建设
 阿拉善盟沙漠化土地面积大,且发展迅速,造成这一恶果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破坏了植被,破坏了生态平衡。因此防治对策的总目标就在于植被的恢复和生态平衡的重建,从这一地区的实际出发,要大力发展林草建设,先覆盖后改造,封育为主,封造结合,增加林草植被。根据不同地区实际,采取围栏封育,复壮更新、飞播林草和人工造林相结合,实行多林种多树种,乔、灌、草、带、片、网相结合。努力实现治理一片、巩固一片、见效一片。
3.3合理利用水资源
 制约阿拉善盟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水,这一地区的兴衰与水的变迁密切相关。因此,尽快建立统一的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机构,落实国家1992年关于从正议峡下泄9.5亿立方米水的分配方案对于拯救额济纳旗绿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要从黑河现有水资源不足的实际出发,着手黑河流域经济结构,特别是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使其向节水型转变,统筹兼顾上、中、下游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以缓解因黑河水下泄量不足造成的额济纳绿洲的衰退。
3.4分类指导,突出重点
 阿拉善盟地域辽阔,西部、中部、东部各有其特点,要解决问题及途径也不相同,必须有适合各自特点的治理措施。由于这一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差,治理难度很大,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使整个地区全部得到治理。根据土地沙漠化的严重性和紧迫性,要以阿拉善盟委提出的转移战略即“六镇、八区、十大滩”为重点,东部以阻止腾格里和乌兰布和沙漠的扩展为主要目标,中部以保护和合理利用天然植被为中心,西部以额济纳绿洲综合治理为核心区域,开展重点治理,以达到尽快遏止住土地沙漠化继续恶化的势头,保住现有人类活动的精华地段。
3.5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
 考虑到这一地土地沙漠化、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后果,而生态环境的改善又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的实际,阿拉善盟的经济活动要突出生态效益,努力走出一条生态效益效益相结合的发展路子。经济发展要以生态环境保护和防止土地沙漠化为前提,凡是以追求经济利益而严重损害生态环境的生产活动要坚决停下来。
3.6密切结合科学技术与治理实践
 在治理工作中,必须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加强典型示范,培训专门人才,尽最大努力减少决策失误。要重视适技术的推广与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作用,加强科技攻关研究,使之贯穿于生态环境的治理全过程,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真正做到科学治理。当前应重点推广10项应用技术:①节水灌溉技术;②农林牧良种选育,繁育技术;③大面积飞播固沙造林技术;④封育更新复壮天然植被保护技术;⑤流沙综合治理技术;⑥抗旱造林技术;⑦驱鼠植物保护技术;⑧立体农业、混农业模式、小生物经济圈模式;⑨生态经济型防护林营造技术;⑩容器育苗技术。
3.7多方联手治理,统筹治理资金
 科研等部门和系统,又直接关系到内蒙古、甘肃、宁夏三省区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因此,要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激发各有关地方参与治理的主动性。应全民总动员 ,各行业齐动手,组织全社会的力量大规模植树造林,种树种草,下大力气保护好现有林草植被,合理开发利用沙区资源。在治理资金的筹措上各有关部门要多方筹集,国家应给予倾斜。同时要结合草牧场双权一制的实行,制定优惠政策和限期治理目标,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总之,在综合治理土地沙漠化工作中,应当十分重视经济社会因素的作用。
3.8强化法制观念
 长期以来,阿拉善盟人为破坏草原和天然林现象十分严重,主要是法制观念不健全和执法力度不够。因此,要认真贯彻《草原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规,把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把草原、天然林保护管理建设和利用真正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同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切实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对草原的破坏行为。特别是要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和步骤,制止非法搂、挖、樵、采行为。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阿拉善盟土地沙漠化的演变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气候演变是主导因素,而人类活动则是催化剂和诱导因素。沙漠化形成过程及气候演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但有相对的稳定性,而人类活动的影响是跳跃、波动和不稳定的。其结果是难以预测的。因此,严重的现状将越来越不容忽视。一位伟人说过:我们曾经过分陶醉于自然界的胜利,然而对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无情地报复了我们。但愿我们能够控制自己,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首先尊重自然规律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所以,我们要从实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要为子孙后代留有发展余地,采取果断而又坚决的措施,遏止或缓解沙漠化问题,这样就完成了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相关论文
上一篇:浅论形势与政策 下一篇:行政公开原则之理论研究
Tags:内蒙古 阿拉善 土地 沙漠化 成因 防治 对策 【收藏】 【返回顶部】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计算机论文
推荐文章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发现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删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论文格式网(www.lwgsw.com--论文格式网拼音首字母组合)提供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论文格式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