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江苏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本论文在
工商管理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XCLW184996 江苏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一、江苏省自然资源概况
(一)水资源
(二)矿产资源
(三)生物资源
(四)农业资源
二、江苏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特征
(一)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品种较多
(二)开发利用尚有巨大潜力
(三)土地资源短缺问题日益明显
(四)严重紧缺的矿产资源
(五)水资源的耗用
三、江苏自然资源问题的成因
(一)人口的过快增长
(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三)环境污染造成的自然资源短缺
四、合理有效地开发江苏自然资源的对策
(一)强化科学技术知识在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二)提高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促进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强化自然资源开发导向
(四)强化政府在资源和环境保护中的生态责任
五、小结
内 容 摘 要
江苏位于中国华东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本文从江苏地区的城市化角度出发,阐述了江苏地区的资源特征,城市化的特点以及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自然资源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源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江苏省 自然资源 开发利用
江苏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在科技发展、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的今天,人类越来越重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所需的食品及工业原料消耗,都要求我们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自然资源的损耗也随之加大。也相继产生了一系列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我们在大力提倡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致力于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有效的合理利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时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下面以江苏省为例,对其自然资源问题进行讨论。
一、江苏省自然资源概况
(一)水资源
江苏水资源十分丰富,降雨年径流深在150-400毫米之间。地处江淮沂沭泗五大河流上游,境内河渠纵横,水网稠密,长江横穿本省南部,江水系最可靠的水资源。平原地区广泛分布着深厚的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地下水源丰富。
(二)矿产资源
江苏省地跨华北地台和扬子地台两大地质构造单元,有色金属类、建材类、膏盐类、特种非金属类矿产是江苏矿产资源的特色和优势。目前已发现的矿产品种有133种,探明资源储量的有65种,其中铌钽矿、含钾砂页岩、泥灰岩、凹凸棒石粘土、二氧化碳气等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
(三)生物资源
江苏省野生动物资源为数较少,鸟类主要是野鸡、野鸭,沿海有丹顶鹤、白鹤、天鹅等珍稀飞禽,沿海地区还建有世界上第一个野生麋鹿保护区。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约有850多种,尚有可利用和开发前途的野生植物资源600多种。水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东部沿海渔场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著名的吕四、海州湾等四大渔场,盛产黄鱼、带鱼、鲳鱼、虾类、蟹类及贝藻类等水产品。内陆水面有2600多万亩,养殖面积1200万亩。有淡水鱼类140余种,是全国河蟹、鳗鱼苗的主要产地。被称为“长江三鲜”的鲥鱼、刀鱼、河豚,“太湖三白”的白鱼、银鱼、白虾,都是水中珍品。
(四)农业资源
江苏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作物、林木、畜禽种类繁多。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作物几乎遍布全省。种植利用的林果、茶桑、花卉等品种260多个,蔬菜80多个种类、1000多个品种,江苏蚕桑闻名全国,名茶有“碧螺春”等。鸟类主要是野鸡、野鸭,沿海有丹顶鹤、白鹤、天鹅等珍稀飞禽。
二、江苏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特征
(一)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品种较多
江苏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作物、林木、畜禽种类繁多。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作物几乎遍布全省。种植利用的林果、茶桑、花卉等品种260多个,蔬菜80多个种类、1000多个品种,江苏蚕桑闻名全国,名茶有“碧螺春”等。
(二)开发利用尚有巨大潜力
江苏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业绩,但由于各地区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水平不等得原因,目前总的来说开发利用水平不高,尚有巨大开发利用潜力。
(三)土地资源短缺问题日益明显
城市土地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是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区面积的扩大势必要侵占土地资源。江苏的城市人口由1989年的1374万增加到2009年的4294万,增加了两倍多。1989至2009年间,江苏地级市的市区面积由11602 平方公里 增长到23592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增加599.5平方公里。由此带来的结果是江苏省的耕地面积由1989年的562.4万公顷减少到2006年的478.037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每年以4.96万亩减少。因此,可以看出江苏的土地资源短缺情况显露无疑。
(四)严重紧缺的矿产资源
城市化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发展的,工业化需要人口,资金,技术等要素的聚集,而城市化就是在这个聚集的过程中产生的。众所周知,工业化的发展需要消耗矿产资源,由此带来的矿产资源紧缺问题就不可避免了。根据江苏工业的物资消费量,可以看出江苏工业消耗的矿产资源主要是煤矿,1989年至2009年间,江苏地区的工业全年的煤炭消耗量由4732万吨增加到22323万吨,消耗量增长速度达到惊人的372%.。而位于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其煤炭消耗量在1995至2006年间的增长速度为274%.。可见,更高程度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对于矿产资源的消耗量也是更多的,从而带来的矿产资源紧缺问题也是更严重的。
(五)水资源的耗用
水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规模对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变迁和影响作用也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水资源问题。根据1989至2009年江苏地区市区用水量与相同时期的城市化水平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两者有着明显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782。这个充分说明了在一定时期内,随着江苏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于水资源的需求还在不断增加。
三、江苏自然资源问题的成因
(一)人口的过快增长
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城市的发展。人口的过快增长必然给自然资源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它也是自然资源产生危机的重要原因。根据1979至2010年的江苏统计年鉴可以得知,江苏2009年的城镇人口为429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6%。其中,在1979年至1994年的前十五年间,城镇人口由801万增加至1733万,增加了116%;1994年至2009年的后十五年间,城镇人口由1733万增加至4294万,增加了147%。而同时期的煤炭消耗增长量分别为235%和323%,由此可见城镇人口增长的同时,煤炭的消耗量也随之增加,两者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由于很多人对自然资源认识上存在着某些误区,因而不加节制的开采这些自然资源,使用量超过了资源本身总量的限制,从而对自然资源基础——生态功能产生了比较严重的破坏。反过来,自然资源更新能力的削弱又限制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使得人类不能持续利用它们。如果两者之间的关系失衡了,那么可更新资源就变得和不可更新资源一样了,自然资源的短缺势将变成一种时代趋势。
(三)环境污染造成的自然资源短缺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中大量的生活与生产污水排放到自然界的水体当中,对周围的水环境造成了污染。水源的污染不仅影响城市的发展和人的身体健康,还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生生物资源的减少。江苏地区的水资源也同样面临着这种问题。近年来,江苏省水文系统监测评估了全省范围内92条河湖的224个河段,有139个河段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其中,有78个河段分布在淮河流域,61个河段分布在长江流域,分别占全省污染较重河段的56%和44%.。全省有139个河段受有机物的污染较严重,有64个河段受重毒物污染。在全省224个河段中,没有达到渔业水质标准的河段有184个,有10个河段不符合农业灌溉标准,分别占调查河段总数的82.1%和4.5%。江苏的水资源中,达到一级标准的比例为0.88%.,二级标准的为76.7%.,三级标准的为11.67%,四级标准的为10.5%,五级的为0.26%。其中,三级到五级标准的水资源属于受污染较严重的并且不能直接饮用的类型。由此可见,江苏的水资源污染情况是比较严重的。而江苏的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又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如果不重视本省的水资源污染问题,那么江苏的水资源人均可使用量势必会继续下降。
四、合理有效地开发江苏自然资源的对策
江苏自然资源总的态势是资源总量虽多,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组合不够合理,后备资源不足,资源相对紧缺,而且浪费严重。江苏正处于工业化迅速发展时期,对资源需求量大,如何从资源上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其总战略应是建立节约型经济体系,高度重视节约资源,改变以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经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了确保有限自然资源能够满足经济可持续高速发展的要求,必须执行“保护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开发利用与 保护增值并重”的方针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的政策,依靠科技进步挖掘资源潜力,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有效配置资源,坚持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的道路。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必须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使资源开发、资源保护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基本对策为:
(一)强化科学技术知识在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加强对传统产业的知识化改造,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由能值转换分析率可知,作为价值体现的人类智慧型劳动及信息资料的太阳能转换率极高,因此,初级产品的输出,一方面损失了自然界对自然资源的价值贡献,另一方面,失去了重要的对产品提高附加值的机会。在自然资源管理系统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初级产品的深加工水平,是我们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承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加强资源综合评价,制定科学发展对策。自然资源的综合评价,是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开发和利用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利用资源信息科学体系加强资源的综合评价。虚拟水交易也是解决中国水资源和粮食问题的新途径。依靠科技进步开发新产品和替代品。科学技术进步即可以或多或少地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又可研制新材料和材料使用技术,探寻新的勘探技术,寻找替代产品,这对解决资源危机、能源危机将起重要作用,同时,生物工程、遗传工程、对解决未来的粮食危机也将起着不可忽视地作用。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解决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循环经济倡导一种基于不断循环利用资源的发展模式,尽量减少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最大限度的预防浪费,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开展我国自然资源流动过程研究。所谓资源流动是指资源在人类活动作用下,资源在产业、消费链条或不同区域之间所产生的运动、转移和转化。开展我国自然资源流动研究,有助于把握我国资源合理方向,构建资源高效持续利用模式,挖掘资源潜力以及阐明资源利用过程中生态环境负面效应产生的环节和机理。增加科技投入,促进技术转化。我国长期以来最突出的问题是,大量的科技成果转化难,高技术转化更难。必须将知识转化为行动。
(二)提高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促进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是资源物质效应的全面和充分的体现。是科学合理利用资源,延长产品生产链,实现资源利用效应最大化的途径。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足的问题在江苏地区的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显得尤为突出。江苏地区的矿产资源具有成分较为复杂,伴生矿多的特点,但是受限于冶炼和选矿的条件,当前有的矿产不能回收或者仅仅只能回收部分组分,这样就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浪费。比如说铁矿,其主要金属的回收率在75%.至90%.之间,然而,与它伴生的硫、钻等金属矿产回收率在55%至75%之间。在有色金属矿山中,伴生的银、铜等矿产往往得不到回收。对此,江苏地区应该一方面加强对于伴共生矿的利用与研究。大力发展对于废料,尾矿的全面利用,还应该成立技术攻关小组,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促进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强化自然资源开发导向
引导社会形成可持续消费模式。所谓可持续消费,是指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要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进步你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包括节制消费、替代消费、循环和重复使用以及拒绝使用野生动物制品。知识经济时代,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消费则复杂多变的偏好得到满足,文化消费、信息消费越来越成为人们消费的主要内容,消费结构升级必然导致产业结构的调整、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然之日可待。因此,我们要树立资源价值观;提倡适度消费;倡导合理消费;提高人口素质,加强消费教育与导向。
实施开发型自然资源开发战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资源全球化成为资源利用的热门话题。我们应充分发货我国优势资源,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价位偏低的有利条件,利用两种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双向的资源开发战略。
如近几年一直呼吁垃圾分类处理,但总的来看,效果并不理想。个人觉得还是从小养成这种习惯,树立正确的观念才能有效发挥这一作用。学校和社会有必要树立榜样和正确引导。
(四)强化政府在资源和环境保护中的生态责任
政府的生态责任是政府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应当承担的义务和职责,它是政府责任的一种延伸。政府的生态责任特别的源自政府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式的权力垄断性。政府是唯一能够合法调到和支配全社会的公共资源以应对资源危机和生态危机的组织机构。这就要求政府在可持续发展中担任更大的责任。
往往有些职能部分采取不作为,只是关注眼前利益。有必要更加明确的划分各职能部门的义务和职责,防止产生“踢皮球”现象。更要立法保护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的保护。这样才能让政府更好的起到对强化生态责任的作用。
五、小结
近几年来江苏省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发展较快,但一些地区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了等一系列影响老百姓生存环境的问题,因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一个促进经济更好发展刻不容缓的课题。就此我们要更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出无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为进一步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
参 考 文 献
[1] 汤茂林,姚士谋.江苏省城市进程与现状特征研究[J]. 经济地理.1999年第19卷04期.
[2] 李明月,赖笑娟.基于BP神经网络方法的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经济地理. 2011年 02期 .
[3] 刘耀彬,王桂新.城市化进程中的水土资源“增长阻力”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生态经济. 2010年第10期.
[4] 王恒生.关于提高青海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的思考[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2008年第34卷第1期.
[5] 甘卫星,朱光婷.城市化的环境危机及其对策[J].环境保护. 2010年 11期.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浅析中国民航的服务管理
下一篇
:
小型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Tags:
江苏省
自然
资源开发
利用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