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义乌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本论文在
工商管理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义乌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是我们党和政府深厚的群众基础,农村发展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任务,重视并解决好“三农”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是要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农村综合改革的目的就是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村综合改革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又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义乌市根据中央的部署,于2002年开展新农村建设,就县级政府如何认识新农村建设,如何将新农村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相结合等问题,进行认真的探索。实践中,义乌市碰到哪些具体问题,又是如何解决问题,走上“城乡统筹,共谋发展”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一、国际商贸城和新农村建设并重
说到义乌,人们就会想到小商品市场。义乌,因小商品市场而兴旺,因小商品市场而扬名。义乌和小商品市场,在外人看来,两者就是难分难离、难舍难弃的一回事。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排位中,义乌高居第15位;义乌的建成区面积由原来的巴掌大的小县城扩展到50平方公里,堪与一个中等城市叫板;义乌的城市化率远远高出浙江其他县市,达到58%——这一切的一切,小商品市场功不可没。也正因此,义乌历届领导都把市场当作宝贝,呕心沥血加以培育,义乌的城市发展目标也十分清晰,这就是国际商贸城市。
但是,随着发展的加速,义乌的矛盾和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尖锐,难以回避。要水没水,要电没电,要地没地,要劳动力没劳动力——生产要素的短缺,严重制约着义乌的进一步发展。
义乌怎么办?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义乌要不要搞新农村建设?有人担忧,搞新农村建设是吃力不讨好,会分散精力、财力、会削弱城市的发展,会拖国际性商贸城市这一目标的后腿。
经济规律表明:当城市化水平在30-40%之间时,城市化加速发展,而城乡会产生差别与分割;当城市化达到50%时,城乡发展一体化有着极大的客观要求,否则城乡分割反过来会拖城市发展的后腿。当前,义乌的城市化率正好处在这一区间,所以,城乡不协调发展的弊端就显得十分集中。
“必须把工作重心从偏重城市的非均衡发展向城乡并重的均衡发展转移,加快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经过分析研究,义乌市委、政府从战略的高度作出抉择。市委书记楼国华形象地告诫大家,“城乡发展不平衡,就如同一个瘸子,是永远走不快路的。”
二、长远规划 整体推进
应该说,义乌重视农村建设并非始于今日。早些年,市里就实施“小五化”工程,即“路面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搞起了旧村改造、环境整治,老百姓反映很好。但是。这种建设缺乏远景目标,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零敲碎打”式的。要想根治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必须将城乡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以统筹规划,变“零敲碎打”为整体推进。
2003年7月17日,《义乌市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问世。这是全国第一个从宏观的、战略的高度,将城市和乡村合在一起,进行整体性、一次性规划的纲领性文件。
市长吴蔚荣说:“规划是龙头。要按照市域一体规划理念,统筹规划农村发展和城市建设。”并明确表示了要将义乌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行有机融合的思路。为确保规划质量,义乌市投入2000万元资金,邀请美国、香港、深圳等地的国际知名设计单位参与修订市域一体的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带规划及社区布局规划。
规划中,1100余平方公里的义乌被统一划分为四个区,即主城区、副城区、城郊区和远郊区。主城区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副城区是小商品制造业基地;城郊区介于副城区和远郊区之间,是生态农业区;远郊区因地处偏远、人口稀少、自然承载力弱,被确定为自然保护区。
按照“市域一体”的要求,义乌在规划基础设施时,不再分设城乡两个概念,交通、排水、电力、通讯、环保、供气等,都是将全市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安排,而且还预留了与周边县市相衔接的发展空间。在社区布局规划时,义乌将把全市800个村庄整合改造为290个社区。其中城市型社区196个,农村型社区94个。也就是说,若干年后,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将在义乌彻底消失。
《纲要》颁布后,“义乌市城乡一体化办公室”挂牌,取代了“小五化办公室”。当然,这绝非简单的“新桃”换“旧符”,而是一种提升,一种开拓,一种战略的超越,是对新农村建设方法和思路的一次革命。
三、建章立制 惠及“三农”
新农村建设在我国并非第一次提出,从建国之初到今天,曾经轰轰烈烈开展过好几次,但最后都不了了之,究其原因,一个是客观条件不具备,一个是缺乏制度保证。如何从战略的高度,确保新农村建设能坚持不懈,有序推进,而不至于有所反复,最后导致夭折?义乌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建章立制,通过破除旧体制,确立新体制,来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此,义乌设计了“清除体制壁垒”日程表。在该日程表中。义乌即将除旧布新的制度有:户籍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就业制度、合作医疗制度和社区服务制度等等。它让人想象到,改革彻底成功的那天,义乌将不再从户籍的角度把人分为农民和市民,你居住在哪里就在哪里登记户口,所有的农业户口将全部取消;农民兄弟将和今天的市民一样,得到充分的社会保障,享受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如果生了病,也将一视同仁得到合作医疗制度的保障。此外,还要提高现行每月120元的农村最低生活标准,并扩大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覆盖率。
义乌建章立制,不仅面广,触及了几十年来形成的城乡差别的每一个方面,而且力度比一般的都要大。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规定,人均耕地不足0.2亩的农民将全部参保,市财政按每人2.12万元的标准,将逐年纳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并列入年度财政专项预算。农民个人一次性缴纳4000元,男的到60周岁、女的到55周岁,就能按时领到每月140元养老金。
又如,为了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义乌出台了有关规定,提出两条最具实质意义的措施:一是就农村劳动力的输出,市城对乡镇实施目标责任制考核;二是对企业设立“创造就业岗位奖”;凡使用本地农村劳动力100人以上的,市里分别给予1万元以上的不等奖励。这一措施,不仅让义乌农村劳动力得到快速转移,也使农民收入大大提高,据统计,在义乌,从事二、三产业所得,占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5%。
新农村建设,保证投入是关键。义乌通过改革,构筑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地方公共财政管理体制,保证了对“三农”的投入。2004年,义乌实际投入“三农”的资金达12.5亿元,2005年增加到16.8亿元。
四、迎难而进 多方探索
有目标、有规划,有举措,但并不意味着义乌的新农村建设就此一劳永逸,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因为条件的差异,问题会层出不穷。资金短缺、土地紧缺、建设主体模糊等等,就像一个个拦路虎,横在义乌人的面前。面对新农村建设这个新课题,义乌人运用其“市场智慧”,从战术上进行了多方探索,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1、钱从哪里来?
钱从哪里来?
新农村建设需要资金投入,没有钱,一切等于空谈。但是村庄整治改造量大面广,所需资金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政府的有限投入对于庞大的整治改造需求而言,无疑是杯水车薪。这也是全国许多许多地方一听到新农村建设就内心发怵的现实原因。
破解这道难题,义乌的做法是宅基地选位拍卖。
江东街道青口村有1700多人、600多户农户,位于义乌东门,与东阳交界,村子里大部分人家以办厂和经商为主,人均收入约在7000元。2004年底,换届后的村委会把村庄改造整治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经过调查摸底,最后提出了“宅基地选位招标拍卖”的筹资方案,得到了全体村民的一致赞同,经过大家的公开竟标,一、二期共有400多户村民中标,共筹得建设资金1.2亿元,其中最高的一块宅基地拍到60万元。
据了解,针对部分手头紧张的农户,村里还统一出面,实行联户担保优惠贷款,5年期年利率为4厘,每间房子最高可贷款8万元,全村共有100多户农户得到了建设贷款。
市场化的操作,既解决了建设资金问题,又充分体现了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老百姓皆大欢喜。
2、地问谁去要?
义乌,地处浙江金衢盆地东部,系低山丘陵地带,人均耕地不足0.4亩,因此,千百年来,在义乌人的眼里,土地比金子还要宝贵。这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越来越紧张,据了解,义乌的胃口是一年4万亩,而实际上,2004年的用地指标却只有1200亩。数千家企业在排队要地,嗷嗷待哺。土地,成了义乌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石破天惊的“空间发展计划”在义乌农村开始付诸实施。
佛堂镇楼村是义乌的蔬菜专业村,人多地少,如何以小搏大,争取最大的发展空间?村里经过讨论,最后决定建一幢11层的小高层农民公寓,建筑面积共5600平方,安排人住40户农户。
按义乌规定,三人以下每户可占宅基地90平方,5人以下155平方。就是说,40户农户至少需要占地3600平方,也即5亩多,现在建成小高层,却只占地537平米,还不到一亩。凭空就省下近5亩土地。这还不算老房子拆迁,宅基地整理多出来的面积。
3、建设主体是谁?
有了钱、有了地,并不等于就能建成新农村。在许多地方,都曾有过好心办“坏事”的教训,政府大包大揽,结果钱没少化,老百姓并不买帐,甚至反过来埋怨政府。因此,明确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明确政府的定位,就成为义乌新农村建设中十分重视的另一个战术问题。
近年来,义乌累计投入了30个亿,搞城乡一体化建设,这个投入不可谓不高,但是,要想整体上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为此,义乌规定,旧村改造过程中,从是否改造、如何改造到规划方案等,各个环节都必须征求村民意见,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同意才行,而且每个步骤都要进行公示。村民认识不到位,就坚决不开工,直到了你想通过为止;开工的,也不搞一刀切,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街,不搞政府包办代替。
江东街道的青岩刘村原是义乌村庄整治的老大难,有1500多人口,700多户人家基本上都以经商为主。虽说全村的房子新旧不一,零乱拥挤,车难进、门难进,生活不方便,环境极差,但由于村子位于城郊,家家户户多少有点余房出租,日子过得也有滋有味,对村庄整治始终打不起精神,以致市里先后二次将其列入改造计划,却始终难以实施。
对此,当地政府并没有批准他们,更没有指责他们。随着周边的村庄整治初见成效,青岩刘村的村庄环境更显“恶劣”,村里人终于坐不住了。
2003年底,下定决心的村委会贴出了搬迁公告,并通过宅基地拍卖自得1.4亿元资金,在三个月的时间将全村搬迁一空。从政府要我做,到我自己要做,青岩刘村一通百通,一顺百顺,整个工程进度快得令人吃惊。目前,该村一、二期工程已完工,农户已回迁入住。
目前,义乌全市已有80个村进行了旧村改造,50%以上的村进行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基本没有引发农民来信来访。
通过四年来的建设实践,义乌深深地体会到: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群众自主自强,新农村建设才取得成功。义乌按照“政府引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农民主体“的新农村建设思路。深化农村改革,建立了城乡统筹的就业、就医、就学等制度,逐步消除城乡差别。
下一步,义乌将通过发展新产业,建设新社区、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建立新体制,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国际性商贸城市建设,确保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深挖小众媒体能提高市场推广的传..
下一篇
:
以人为本——浅谈现代企业的人力..
Tags:
义乌
农村
建设
探索
实践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