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稳步推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放弃任何形式的“钉住”,将使得投机资本难以获得关于汇率变动的明确信息,进而将改变国际投机资本冲击一国货币的收益/风险特征,从而能够大大弱化国际投机资本对一国汇率制度展开冲击的动力,最终有利于汇率的稳定。 实行浮动汇率,对外不承诺维持任何汇率水平,将使货币政策得以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可以比较从容地根据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制定货币政策和管理汇率水平。从理论上说,这将在对内均衡和对外均衡两者之间排出主从次序,即对外均衡服从于对内均衡的需要,从而对解决固定汇率和独立的货币政策不能两全的经典困境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当然,汇率制度改革也会对国民经济运行产生影响,一时间还很难充分、准确地估计。目前需要注意的是,由于2%的汇率水平的调整与近来市场上的几乎所有预期都相距较远,汇率改革启动后,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可能依然存在,这可能在我们的外汇市场上形成"单边市"。这一情势如果持续,投机资本涌入的势头仍难遏止,国内企业和居民也将更大规模地将持有的外汇资产转换为人民币资产。汇率制度改革启动之后,国内政府、广大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和居民户面临的汇率风险无疑现实化了。在没有有效的对冲手段的条件下,整个中国的经济运行都将暴露在汇率风险之下。因此,迅速建立有效的外汇市场,推出各种防范汇率风险的衍生产品市场,便以极为紧迫的形式提上了议事日程。由于国内经济结构尚存在较大的扭曲,由于政府、广大的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和居民户尚不熟悉汇率的波动,由于适应汇率变动状况的相应的制度安排尚未充分考虑新的汇率环境而做出调整,整个中国经济一时间还很难承受汇率的剧烈波动。而从长期来看,还存在着"货币错配"的风险。 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为了给金融领域改革创造适当的外部环境,为了应对较大规模的“货币错配”风险,为了防止“日元升值综合症”在中国重演,我国人民币汇率弹性化改革必须采用渐进方式。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不会就此停止。从国际汇率制度选择的实践和经验来看,一国汇率制度是可以根据一国的具体情况,例如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市场开放与发展程度等,来具体确定、转换,总的趋势是更加灵活。我国也一样。我国在汇率制度应该根据国际汇率制度选择的趋势和我国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改革汇率形成机制、完善市场汇率形成的环境,实施真正的可上下浮动的、有目标区间的汇率制度,由此渐进地过渡到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 参考文献 1、沈国兵著:《汇率制度的选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年9月第一版 2、张礼卿:《汇率制度变革--国际经验与中国选择》,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5年6月,第一版 3、沈国兵:《美中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关系》,《当代财经》,2005年第1期; 4、项春生,《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终极目标与退出战略》,财经科学, 2004年5月,第一版 5、邸岚、李鼎新,《国际金融简明教程》,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