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当前我国服装产业存在的问题及结构调整
本论文在
工商管理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摘要
关键词 服装业,问题,结构调整。宋体小四号行文,列出3~4个用分号或者空格分隔的关键词,应能反映论文所属的专业领域、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方法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装业的迅猛发展已使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加入WTO在为我国服装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更重要的是,我国服装业自身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大力加强行业结构调整才能有效应对WTO的挑战。 我国服装业存在的问题 1、比较优势降低,产品结构不合理。据统计,1985年底我国单位纺织服装业劳动力成本为0.2美元/小时,相当于同期瑞士的1.8%,美国的2.3%,巴基斯坦的40.8%,印度尼西亚的86.9%,比较优势明显。进入90年代后,这种劳动工资成本优势已逐渐减弱。加工贸易出口占我国服装出口额的50%以上,但赚取的加工费还不到一般贸易卖价的1/10,即使一般贸易出口,单价也只有意大利的1/10,日本、美国、韩国的1/7,台湾的1/2。1997年到2000年四年,平均出口单价仅为2.95、2.67、2.55、2.51美元,且呈递减态势。同时,国内服装市场低档产品严重过剩,高档产品严重不足,“买衣难”和“卖衣难”现象并存。而热门品种上,也同样呈现低档产品过剩、高档产品不足的格局。因此,进出口产品结构都亟待调整。 2、技术落后,人才匮乏,经营管理水平低。现代服装业的竞争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以高新技术为导向的综合科技、经济实力的较量,科技的作用日益突出。据统计,国际大型工业企业研发费用一般占销售收入的3%~5%,世界500强达5%~10%,而我国服装业这一比例还不到0.12%。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是服装业高技术的发展方向,发达国家服装企业的应用普及率已达80%以上。 设计师是服装的灵魂,可我国至今没有一位世界名师,与巨大的服装生产和消费能力极不相称。专业技术人才、管理、营销人才也严重匮乏,业内有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只占1%,是全国技术素质最低的行业。民营服装企业家族式、家长制的管理模式十分常见,缺乏战略思维,短期行为普遍;而国营、集体企业又存在产权不明晰、机制不灵活等体制问题,管理难以真正到位。经营管理水平的低下直接影响我国服装业的效益。以总资产贡献率来衡量,1998年我国工业平均水平为7.12%,而服装业还不到4.33%。 3、品牌竞争力差,产业链整合度低。品牌竞争越来越成为现代服装业竞争的关键手段,而我国服装业羸弱的品牌竞争力与庞大的生产加工能力却极不适应。虽然PIERRE CARDIN(皮尔・卡丹)、CROCDILE(鳄鱼)、GOLDEN LION(金利来)等世界名牌都是由中国本土企业加工制作的,中国品牌也逾万种,却没有一个世界名牌。 服装业产业依存度极高,但我国服装相关产业却发展滞后,难以适应作为龙头的服装业发展。纺织业产品结构不合理,使我国高档面料自给率不及50%;服装设备制造业除普通平缝机外,高档特种缝纫机及粘合、裁剪和整烫设备全部依赖进口;高档服装辅料也基本依赖进口。另外,现代服装业发展越来越需要相关服务业的同步发展,如流行预测、品牌代理、展览公司、模特公司等,而我国服装服务业的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服装业的需要。相关产业发展滞后使服装产业链整合度不高,由此成为我国服装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4、标准体系不健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意识、手段滞后。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70多亿美元的出口纺织品、服装受到近年来国际贸易中日益增长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不利影响,占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10%以上,而我国服装企业从认识到行动都相对滞后。以国际纺织品生态研究和检验协会推出的OKO-Tex Standard 100(生态纺织品标准100)生态标签为例,截止2000年5月,在颁发给亚洲地区纺织、服装企业的1125张证书中,只有95张给了中国企业。 我国对服装的毒理检测和环境污染保护检测鉴定也起步晚、技术落后,对产品环境标志认证重视不够。目前国内除了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委员会有一个对照欧盟标准制定的生态纺织品标准外,还没有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虽然国家正在推行产品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双绿色认证,对获证企业给予出口免检待遇,但在国内4.7万家服装企业中,只有18家企业获此认证。近年来,发达国家的质量标准也越来越高,我国标准还难以与国际标准接轨,这对“入世”后服装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参与国际竞争极其不利。 我国服装业的结构调整 面对以上问题,政府和行业协会必须对服装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行业指导,帮助中国服装业大力加强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使配置于服装业的资源产生更大的效率和效益,更好地应对WTO的挑战。 1、加强所有制结构调整,让国企退出服装业。我们从2000年服装业有关指标的对比分析中看出,国企占全国服装企业数量的9%,占用了行业41.1%的资产,而利润总额却仅占行业的2.6%。从2000年服装业全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与三资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中也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各项指标均与三资企业有很大差距,总资产贡献率仅为4.10%,而三资企业却高达9.63%。因此,服装业资产配置于国有企业效率不高,应当调整。 全国近年来服装业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截至1999年底,行业内国企数量比1995年减少了50%,民营企业已成为行业的主体。实践证明,对服装业来说,民营企业有较强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因此,国家应鼓励民营企业大举进入服装业,以多种形式参与国企改革,对技术落后、效益低下的国企,应尽快以各种形式退出市场,盘活存量资产。 2、优化企业结构,形成多种企业模式。许多行业在结构调整中常常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或实行多元化战略,这对服装业来说却未必有效,服装产品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服装企业结构的多样性,我国服装企业应把结构优化的重心放在提高效益和竞争力上而不宜简单扩大规模。 大型企业可以按照产业链,组建纵向或横向一体化的企业集团。如从纺织原料、服装面料到服装设计、生产为一体的企业集团可以发挥服装业的龙头作用和产业链整合的优势;服装商业企业与生产企业为一体的企业集团能够加强销售与生产环节的联系。中小企业应当强化专业分工,集中精力做好自己最擅长的事,再通过多种模式实现联合。如由核心企业掌握品牌、营销,与加工企业进行专业分工,在企业与服装设计机构、面料供应商中开展项目股份制合作等。小企业可以实行“错位竞争”,占领大中企业无利又无力可图的市场空白,实现自身的发展。只要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同时又形成针对这种需求的适度规模,小企业就可以“小而精”,“小而强”。另外,企业还可以对原有的生产经营系统进行彻底的转制,形成各种新型业态。 3、加快区域结构调整,构建“大陆、港、台服装业经济区”。近年来,在国内外低成本竞争及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下,发达地区的加工型服装企业越来越难以生存,应及时将生产能力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形成东西部不同重点的产业集聚。东部重点发展高附加值、品牌产品出口,加快产业升级并逐渐成为研发设计中心和市场信息中心,带动中西部发展;中西部则大力发展加工业,成为我国服装业加工基地,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1999年我国内地、港、台服装出口量合计占世界服装出口额的29.7%。内地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较完整的服装生产、研发和人才培养体系;香港有丰富的服装经营和接单经验,快捷的通讯网络和高效的进出口系统;台湾有高品质的服装面料。两岸三地的纺织服装业互补性很强,如果紧密协作、优势互补,足以成为世界最大和最有竞争力的服装生产、设计、销售中心。因此,国家应构建“大陆、港、台服装业经济区”,推动两岸三地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合作,实现我国服装业的持续发展。 4、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加快高新技术普及、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为促进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把依赖低附加值产品竞争带动的数量型增长方式转变为主要以品牌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竞争带动的质量型增长方式上来,国家应对品牌出口、高附加值出口及环保产品出口的企业给予更多的优惠;在出口信贷、出口退税、保险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推动企业国际化经营,实施名牌战略;支持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加强对服装业高、新、特项目的支持力度,同时对服装产业链相关产业加大扶持力度,使其更好地为服装业服务。行业协会也要帮助企业加快高新技术改造,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加快服装业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与企业、学校共同努力,加快培养以设计师为代表的人才队伍,提高行业素质。 结语 我国服装业经过多年发展也已具备了相当实力,加入WTO又将获得许多机遇。因此,我们虽不可盲目乐观,但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大力加强结构调整,扬长避短,把握机遇,我国服装业就完全能够以“入世”为契机,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当前我国服装产业存在的问题及结..
下一篇
:
中小型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
Tags:
当前
我国
服装
产业
存在
问题
结构调整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