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编号:HY1584 论文字数:6521,页数:04
“城堡”下的地洞——论卡夫卡的悲剧精神 [摘 要] 卡夫卡本人及其《城堡》等作品都体现了一种强烈的悲剧精神,从心理分析角度可探究其悲剧精神的内在根源。民族心理、父子关系都导致了这种必然选择,《城堡》等更是体现了在传统意识与个体觉醒的碰撞中去寻求精神出路、希望解脱痛苦的心灵历程。[关键词] 卡夫卡 精神悲剧 心理分析 《城堡》 地洞 卡夫卡一生可谓平淡无奇,然而他的作品显示出来的他的精神历程却是触目惊心、波澜壮阔的。有人说卡夫卡是一个“痛苦的天才”。他的痛苦和软弱,根源于他对人生苦难有深刻的认识又找不到摆脱苦难的出路,只得沉默、忍耐。卡夫卡把现实存在放在首位,认为重要的是人在现实中的存在和选择。可是,他发现自己以及所有的人都生活在一个罪恶的世界上,而这罪恶是人性本身决定的因而是永恒的,人人都参与了使世界颠倒、荒诞的行动。在他看来,人生在本质上是永恒的荒诞,是无法摆脱的苦难深渊。人能做什么?选择什么?任何改革的结果总与其最初的目的背道而驰,都无从消除恶,任何行动都丝毫不能改变存在之荒谬的永恒本质。因此,卡夫卡在作品中从不议论、说教,更从不试图解决什么问题,他认为他自己也不是光明,也是个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