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编号:HY1709 论文字数:5353,页数:04
论创造社与康德美学[摘要]:创造社成员们的文学观念,莫过于“自我表现”这一概念。 自我表现、内心的要求、人生内部的艺术冲动、生的力量的创造、主观的、表现的……这些便是创造社主要成员们界定文学艺术本质的概念内涵。创造社“自我表现”中的“自我”趋近于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 “客观”或“对象意识”,包含有主客体双项内涵。 [ 关键词]:创造社文论 康德美学 自我表现 摹仿现实创造社及康德美学概况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著名的文章《文学改良刍议》,以此为肇始,“五四”文学批评在评论“五四”新文学创作和批判“黑幕小说”中拉开序幕。但“五四”时期整个文学批评尚处在诞生期的幼稚阶段,其理论化走向尚不明显,也很少出现专业性批评家,其文学批评更多地是一种理论主张的阐述和论辩。然而,那些非专业的批评家毕竟开始了创建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与批评基本体系的征程。其中,20年代创造社以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为主而从事的文学批评,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饶有兴味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