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编号:HY2039 论文字数:8995,页数:06
论郭沫若的文化选择及其“生命底文学”[摘要]郭沫若在五四时期的文化选择呈现出不中不西的混合状态。他以动的文化精神为统摄、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大幅度的重组。郭沫若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塑与他通过吸收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而形成的“生命底文学”的诗学观念有着内在联系,这种联系决定着《女神》的风采与格调。[关键词]五四时期 郭沫若 《女神》 文化选择 “生命底文学” 新诗 现代文学
前言:中国新诗的形态和发展是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展开的。这一特定的文化语境就是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误读,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与重塑,它既是中国新诗的生地,也可能是中国新诗的死地。正是在这一复杂的文化困境中,中国新诗的文化选择成为影响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鉴于此,探究作为中国新诗奠基之作的《女神》在文化选择上的特点以及形成这种特点的深层原因,或许会给我们的新诗研究带来一些饶有意义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