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编号:HY2545 论文字数:8788,页数:07
浅谈诗歌艺术中的空白美[内容摘要]:诗歌名篇,犹如维纳斯雕像,总是能给人以充分的艺术想象空间,这就是诗歌的“空白美”。诗歌的语言、意象、情感和哲理等方面都有“空白美”。优秀的诗歌高度概括精炼,往往采用“勾勒”法,“点到即止”地描画出大致轮廓,而极少平铺直叙或大肆渲染。可见,诗歌富有“暗示性”,追求“意在言外”的效果,需要人们透过它的表面反复推究。这个“空白美”,并不会影响人们对诗歌的领悟,反而更增添了其艺术魅力和可鉴赏性。《诗品》中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指的正是这一点。[关键词]: 空白美 想象 诗歌语言
空白,容易理解为虚无。但诗的空白实质上是一种存在。它是诗没有诉诸文字的在诗情和诗意上的填补,充实和延续。不过这种诗情和诗意上的填补,充实和延续,离不开读者的想象。因此诗的空白,也就是诗人为读者提供的想象空间。象绘画中的无墨之处讲究的是象外之趣,音乐中的休止强调的弦外之音一样,诗的空白追求的是言外之意。这是因为,把什么东西交代的清清楚楚,反而会束缚读者自由想象的翅膀,削弱诗的内涵的丰富性。因此,诗人大多主张“终不许一语道破”,所谓“言情者,吞吐深浅,欲露还藏”,“道景者,绝去形容,略加点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