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千字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及教案设计-开题报告
本论文在
汉语言文学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的情况
以经典为对象进行施教的教学活动,称为经典教学。具体而言,是指在课堂里进行的以各国古代典籍为教学内容的教学活动。经典教学的意义在于“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在灿若繁星的古代经典作品中,蒙学教材《千字文》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诵读《千字文》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发展特点,适合广大小学生学习。目前国内学界已对《千字文》的内容和特点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1.《千字文》的内容
根据史书记载,《千字文》的作者是南朝梁武帝时代的员外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千字文》内容涉及天文岁时、上古历史、伦理道德、封建纲常,抒写了一代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和我国名川大山的壮丽辉煌,采用了文史结合的方法叙述,使全文既洋溢着华丽的文采,又荡漾着历史文化的气息,让人读了倍感亲切,又颇有深意。从第一句“天地玄黄”开始,至第三十六句“赖及万方”为第一部分;从第三十七句“盖此身发”开始,至第一百零二句“好爵自縻”为第二部分;自第一百零三句“都邑华夏”起,至第一百六十二句“岩岫杳冥”为第三部分;自第一百六十三句“治本于农”起,至二百四十八句“愚蒙等诮”为第四部分。《千字文》第二部分内容重在讲述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也就是修身功夫。《千字文》第四部分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园生活,赞美了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对民间温馨的人情向往之至。
2.《千字文》的特点
《千字文》的第一个特点:进行伦理道德教育不是脱离其他知识进行单纯的说教,而是与文化知识和其他知识教育融合,按照一定的道德理想塑造儿童心灵,培养学生的品德,达到敦人伦,美教化,淳风俗的教育目的。
如“孟轲敦素,史鱼秉直。庶几中庸,劳谦谨敕。”意思是说,孟子崇尚纯洁,史鱼追求刚直,可算近乎中庸的道理,再加上勤奋谦虚,谨慎自力。这两句赞扬了纯洁和刚直这两种美好的品德。规劝读者应保持单纯、天真、笃诚的天性,不应城府满心;应具备刚强、正直的品格,不应心怀胆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再如“信使可复,器欲难量。”告诫人们诚实守信方能经受时间考验,气量大度别人就难以度量。
《千字文》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教育要求具体、明确,不做空洞的说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便于实施。《千字文》对童蒙进行教育,具体到了人的音容笑貌、言辞、着装、饮食等细节,“容止若思,言辞安定”,要求人的言行要神定气闲;“俯仰廊庙,束带矜庄”,朝礼着装要整洁端庄。
(二)业已取得的成果
1.目前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使用的经典文化教材是《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全十八册)。《千字文》被收录于第三册之中,供一、二年级使用。通过多年的经典教学实践成果来看,诵读各类经典在塑造儿童,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优秀的品格,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培养美好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学生能够将经典教化内容转化为实际行动,例如见到老师主动问候,衣服叠放整齐,不浪费一日三餐等等。
2.宁波市栎木小学经典应雀灵老师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一方面能增加学生的国学涵养,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另一方面把诵读活动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又能成为提高语文水平的“助推器”——助推学生识字水平,助推学生诵读能力,助推学生语感积淀,助推学生中学学习。
3.在对经典诗文深入的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峰小学认识到,经典诵读是人文教育的最佳载体,学校应该选择合适的诵读内容,让学生吟诵、品味、积累。同时在读、品、悟的过程中引领学生“知行合一”,使浓郁的经典书香润泽孩子的心灵,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主要的学术观点
《千字文》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教学运用价值是因为它深深根植于中国民族文化的土壤,思想深厚,充满真、善、美的内容,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富有民族魅力。
1.李士奇认为,《千字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高度,以关注人,教化人为根本目的,以严密的思路,流畅的文笔,将中国古代儒家、道家及其他各家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压缩在仅有的一千个汉字内,包罗天地万象,纵览上下古今,内容涉及哲学、政治、军事、历史、教育、天文、地理、文学、伦理等多门学科,指出人效法天地、审视历史、化育心灵、安身立命的生存法则,强调人对天地的贴近和顺应天地、为人处世的伦理规范,蕴涵着以儒家为代表的古代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体现着中华民族基本的、核心的价值观念,成为我国千百年来人们文化认同与伦理共识的普及范本。
2.董晓慧认为,《千字文》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人本精神,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宽容品格和道德意识。在《千字文》的第一章,以天地为背景,以开天辟地的气势分析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对历史的追述体现了国人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也只有这种精神的存在,和生生不息的代代相传,才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千字文》的第二部分重在讲述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也就是修身功夫,这就是强调了人的作用,就是体现了人本精神。
3.马敬芳则从另一个角度挖掘了《千字文》的美:《千字文》虽然文字简短,但它绝不排斥辞采的优美,相反在这方面有着很高的追求与造诣。在遣词造句方面,往往是既经济又生动,起到了以一当十的作用。如“云腾致雨,露结为霜”句中的“腾”和“结”二字,把云的气势和霜的冷峻表现的淋漓尽致;再如“枇杷晚翠,梧桐蚤凋”一句中,“翠”字活用为动词,不仅突出了枇杷的翠绿,而且显示了其欣欣向荣的活力。在短短的一千字中,作者还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以“似兰斯馨,如松之盛”比喻人的道德修养,充分体现出其人格品位,“临深履薄”则以“深”、“薄”代替深渊与薄冰,既节省笔墨,又能引起读者的遐思。
《千字文》蕴含了注重早期阅读的教育思想。古代语文教育的第一重点是读。因为读是明经(即悟道)和写作的前提。古人特别看中朗读(包括吟诵)、默读、精读与博览。因为阅读是感悟的前提,是理解的过程,也是继承的开端和写作的基础。没有读的基础,汉语文的摩天大厦就无法修建。目前各级各类教育机构进行经典教学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诵读。
4.从美学意义上讲,诵读也是一种鉴赏方式,诵读经典就是用诵读这种方式对经典进行鉴赏,通过“读”来感悟经典的“美”,进而把“美”传递开来。老师在教小学生诵读经典时,让学生从欣喜、热烈、激昂、低沉、悲伤、凄凉等的感情中体会文章的情韵美;从停顿、节奏、重音、韵律中体会文章的韵律美。诵读除了让学生感受韵律美,还能感受形象美。教师在范读或领读时,注意语速、语调、停顿、重音等诵读技巧,加上朗读时情感的抒发,可以引领学生感受诗词中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宁波市栎木小学应雀灵老师还归纳了四中国学经典的诵读方法,分别是:范读引领、诵读积累、故事激趣和摘录运用。
5.李玮在其论文中则强调了“体验”在经典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体验”是美学中涉及较多的一个概念。体验是沉浸在与对象的直接相处中,情不自禁地对之领悟、体会,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经典蕴含着丰富而又独特的审美特征,这就为我们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供了条件。而学生对经典的审美特征的把握过程,又促进了对文本的解读,从而对经典产生更深邃而广泛的领悟。
经典文本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感性阶段,还要重视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深层次审美能力。教师在经典文本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批判阅读,就是培养学生审美创造力的良好形式。教师应根据相应的教学情境,对文本进行合理的生发开拓,使之与历史文化、学生的现实生活接轨,指导学生对各类知识做出经验概括,引发类似延伸,在沟通相关联的知识过程中,达到综合学习的效果。
6.语文教师徐以才认为,要达到“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的语文教学目标,语文老师就必须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文学美同生活美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具备发现文学美的同时,也具备发现生活美的能力。学生通过文学美去发现生活美,又用生活美去验证文学美,书本上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思想实际紧密的结合起来了。
语文老师若能引导学生把文学美与自己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那么学生就能有意识地用文学美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就能在生活中创造出更多的美。学生在生活中能时时地从文学美中获得创造美的动力,汲取创造美的灵感,也就完成了将学到的语文知识转变为语文能力的巨大飞跃。
(四)存在的问题
1.审视当下语文教学,一种现象是,受功利化、技术化影响,课堂教学依然以考试成绩为目标,紧握“教学参考书”这把“枪”,以呈现与输送静态知识为主要手段。这种功利性教学既不求真、也不求善,更是毫无美感可言。另一种现象是,高度重视教学求真,忽略教学审美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教学审美似乎处于可有可无的边缘地带。
2.当下的很多语文老师还没有意识到情感和美感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而就知识谈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注重篇章字句的讲解,经典的人文价值常常被忽略。更有甚者,经典的学习被当作应试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成了枯燥乏味的记忆训练。这样必然使得语文课变得枯燥乏味,这种教学思想从本质上说也违背了语文教育的初衷。教育本就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的精神对话,而情感和美感教育是实现这种精神对话的最有效方式。
(五)今后的发展趋势
当前,全国各地已有很多学校尝试推行经典教学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也逐渐意识到经典作品所蕴含着的巨大审美价值及其对人格养成的作用。推行经典的学校大都能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内容,编制成富有特色的校本教材,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经典之美,并从中得到益处。为了更加有效地实施经典教学活动,今后更多集中于经典文本教学、课堂实施手段、学习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也必将引发热烈的讨论。
(六)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的问题
《千字文》作为语文经典教材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已引起学界的注意。但将《千字文》作为正式的语文经典教材,让学生通过语文课深入学习的学校寥寥无几。于此诞生的问题是:如何进行《千字文》的教学?选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应该学习《千字文》的哪些内容?怎样有效发挥《千字文》熏陶学生心灵作用?等等问题尚未得到详细的研究。
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已将《千字文》作为低年级学生的语文经典教材正式纳入其课堂教学活动中,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本文尝试从审美教育角度出发,审视该校目前《千字文》的教学情况,尤其是教师合理利用教材,熏陶学生品格,培养审美情趣的情况。并以审美为导向,尝试设计审美取向的《千字文》教学案例,为学校《千字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二、论文提纲
引言:国内国学经典教学现状概述
一、《千字文》综述
(一)《千字文》内容简介
(二)《千字文》的作用
(三)《千字文》的审美教育因素
二、《千字文》审美教育内容的选择
(一)生活与环境的内容
(二)“修身”与“正心”的内容
1. 修养与品德的要求
2. 典型人物作榜样
(三)中华民族之美
1. 祖国壮丽的大好河山
2. 历史人物故事
(四)宁静致远的恬淡生活
三、《千字文》教学初探
(一)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千字文》教学实施概况
1. 低年级生总体学习情况
2. 学生学习反馈
(二)《千字文》课堂教学观察与评析
1. 观察与评析的内容
2.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理解
3. 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
4.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四、审美取向的《千字文》教学案例设计
(一)设计理念阐述
1. 审美为主的导向
2. 驱动学生自主审美
3. 《千字文》综合学习
(二)教案设计实例
1.“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2.“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五、《千字文》审美教育总结
(一)内容选取原则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三)审美活动的拓展
三、参考文献
[1]钟锡南,喻岳衡,王践,陈蒲清评注.千字文·千家诗[M].长沙:岳麓书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朱珂苇.原来美学超有用[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
[4]凌继尧.美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5]李冰霖.一个教研员的语文教学审思[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6]林珊.语文教学的真善美意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7]张振鹏.教师的国学素养[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5.
[8]马敬芳.从《千字文》看语文教育人文理念的实现[J].学理论,2010(4)
[9]李士奇.千古奇书《千字文》奇在哪里[J]. 传奇· 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 ,2010(1)
[10]徐以才.浅谈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的审美教育[J].语文天地,2009(5)
[11]应雀灵.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2)
[12]谭新军.学校国学经典教学实践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10(S2)
[13]吴东升.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所蕴含的审美因素[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14]顾之川.中小学经典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1)
[15]董晓慧.千字文教材模式及教学意识变流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16]李玮.体验思想视角下的经典教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17]潘虹.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价值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3
[18]邬靓婵.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上一篇
:
《神经侠侣》——阮世生眼中的昔..
下一篇
:
《牡丹亭》与《红楼梦》之比较 -..
Tags:
《千字文》
教学
审美
教育
教案
设计
开题
报告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