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7263
余华先锋小说中的世俗百态 [摘 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先锋小说创作阵营里成长起来了一位先知先觉——余华。他冷眼评判着世俗生活,致力于为社会生活中的小人物画像。他为我们构建了一座座人性的囚牢,为我们描写了一个充满血性、暴力、盲目、脆弱、冷漠的世界。在读者逐渐接纳他,推崇他时,他却“鸣金收兵”,不再冷如冰山,与世“隔绝”。他的作品生动有力地体现了世俗生活对人影响之深刻。本文旨在通过对余华作品及作家群“胜利大逃亡”的剖析引导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保持一颗高洁的灵魂。
[关键词] 先锋小说 世俗百态 人性丑恶
前言 先锋小说是具有创新精神、前卫意识、超前风格的文学作品,先锋小说的创作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进入鼎盛时期。在先锋小说创作的活跃期内,余华以其密集的创作和独特的视角。闯入了人们的视野,很快成长为一名先锋小说的代表性作家。在一定意义上余华作品中的世俗百态,作品中构建的人的存在状态,就代表先锋小说家整个创作群体的社会认识。下面就结合余华作品探索一下其作品中的世俗百态。 余华通过笔下的人性之丑恶揭示世俗百态 余华的作品,把笔力更多地集中在对人生的生存状态描写中。人的生存状态按时下流行语言来说是“共建和谐社会”,人与人之间要“明礼诚信”。但以上时髦语言仅代表着舆论的导向,仅代表着人们对一种良好人际关系、美好的社会生活环境的向往。先锋小说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审视着这个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并且很前卫、很自觉地运用自己的笔描述这种“恶”的现实。因此,他们更多地是发现人性之“丑恶”。余华的诸多作品中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个集暴力、血腥和死亡几乎无处不在的封闭世界。在这个封闭的世界里,人物都尽情地展示着社会人“兽性”的一面。在余华的作品中,这样丑陋无处不在。 人性丑恶面之一——以强凌弱,以大欺小,弱肉强食。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自己特殊的角色。如何让一个人在生活中真实地暴露自己呢?作家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觉,即让生存能力最弱、自我保护和意识能力最差的傻子去做社会生活的折射镜,折射芸芸众生的“美”与“丑”。傻子不仅仅是折射镜,更是一杆衡量社会道德标准的秤。比如《我没有自己的名字》中一位叫“来发”的傻子,本来他应该是人们同情、怜悯、关爱的对象,但事实恰恰相反。他是人们嘲笑、愚弄、调侃的对象。他成为许多在事业上无所成就,不敢向命运挑战的庸俗之辈以及精神生活极度空虚的“闲人”的“玩偶”、“耍子”。他们以欺负傻子为乐,他们不去叫傻子的名字,而是把他叫做“擦屁股纸”、“老狗”、“瘦猪”、“喂”、“过来”、“滚开”。他们会为逗一乐,送傻子一只“流浪狗新娘”,他们还会理所当然地让傻子为他们“牵线”娶妻来表示感谢。他们会强行从傻子兜里掏钱来买糖吃,他们还会在傻子将狗喂肥时宰了狗并炖肉吃,他们还会骗傻子为他们服务将狗从床底下骗出来打死。他们的孙辈们会大不咧咧地说:“喂,我是不是你爹。”傻子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欺负的,甚至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作品中的陈先生似乎是个同情傻子的“好人”,但请看作品中的描写片段: 你们要他帮忙,得叫他的名字。这么乱叫乱骂的,他肯定不会帮忙。说他是傻子,他有时候还真不傻。① 这个陈先生究竟是在还傻子尊严,还是在教唆许阿三他们骗傻子,读者自有见解。再比如文末的一段话:我一个人想了很久,我知道是我自己把狗害死的,是我自己把它从许阿三的床底下叫出来的。它被他们勒死了。他们叫了我几声“来发”,叫得我心里“咚咚”跳。我就把狗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