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3385
封建末世的挽歌--曹雪芹的《红楼梦》
[摘 要] 十八世纪,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封建制度处于总崩溃的前夕,虽然表面上依然繁荣和稳定,但已掩藏不住内里的黑暗和腐朽,各种矛盾已逐渐暴露;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虽然还束缚着人的思想和行动,但也透露出种种衰败的迹象,曹雪芹准确的把握了这一时代气息,并通过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传达了这一时代气息:败家子的胡作非为,卫道士们的无可奈何,叛逆者门的抗争和渴求,都从不同侧面宣告了旧的伦理道德的沦丧,揭示了传统的混乱,显露出个性解放思潮的流淌,从而展现了深广的社会历史生活。[关键词] 《红楼梦》 封建 末世 挽歌
《红楼梦》开篇,作者自题一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四句诗,道出了曹雪芹深沉的忧虑:他不知道他的作品将被人们怎样理解,不知道有没有真正的知音。因为作者写成的作品之后,并不由作者控制,而是由读者控制。由于读者的身份、经历、生活环境、文化教养、感悟能力等的不同,即使对同一作品也会有种种不同的理解,即所谓:“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红楼梦》问世后,对于作品的主题就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可见这本书是何其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本书的奥妙还在于,你只要联系当时的社会生活,无论从那个角度,你都可以从这部书中找到理论的根据。这里我就作者在书中多次按示或标明的“末世”意识加以阐释。曹雪芹的“末世”意识,从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是就有所流露。作者借冷子兴之口指出贾府这个世代“诗礼簪缨”的望族已经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