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3336
辛弃疾的爱国主义精神
[摘 要] 辛弃疾一生戎马倥偬,志在求国,抱有“平戎万里”、“整屯乾坤”的宏愿。辛弃疾的词,从各方面都体现出爱国主义思想。他把豪放的风格与丰富深沉的情感融合在多种多样的内容里。主要体现在或写战斗场面,或写自己的幽闷难遣,或写登临怀古等等。[关键词] 辛弃疾 爱国词 思想内容 在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中,辛词是一分可贵的财富。在章词中,反对分裂,谋求统一的爱国篇章,是尤应珍视的宝藏。“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1]辛弃疾的大量优秀词作,正体现了这种“最深厚的感情”,成为千百年来一直感染并鼓励着人们的一种精神力量,这是辛弃疾词的进步性的重要体现,也是辛词“光焰万丈长”的重要原因。一、辛词书写了昂扬奋发的报国热情。 坚持不渝的爱国精神,是辛弃疾进步思想的一个核心内容。它不仅体现着对故国的送信和扶倾持危的责任感,而且体现着坚强的民族自信心,贯注着为誓清中原,统一南北而当仁不让、勇于献身的热情,表现出一种战斗的、进取的、一往无前的气概。 “器大者声必宏,志高者意必远”[2] 以辛弃疾那种宏的襟怀和抱负,加上他超卓的才气,严肃的创作态度,创作出词章,必能动人心魄,蜚声词坛。辛词慷慨悲壮,“率多抚时感事之作”(毛晋《稼轩词跋》),社会内容空前丰富。而歌咏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爱国思想,更是它的中心主题。 恢复祖国的统一,这是辛弃疾最大的政治抱负,辛弃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义端说他如“青兕”(《宋史·辛弃疾传》),陈亮说他如“真虎”(陈亮《辛稼轩画像传》)辛弃疾是在对敌斗争中锻炼出来的人物,他自写青年时代的气慨是“横槊气凭陵,”他那热望恢复中原河山的壮志豪情,主要表现在对抗金斗争的选择和回忆自己青年时代的战斗生活,以及对分裂的北方的怀念。如题为:“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的《水调歌头》词:“落日塞生起,胡骑猪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 血污,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1161年,金主完颜亮率军南侵,后来被宋军击溃于采石矶,完颜亮也被部不杀死。辛弃疾正是这时开始了他的抗金生涯,词中表现出词人青年时代就献身抗战事业的壮志豪情,歌颂了武装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