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4165
简论《文化苦旅》之“苦”[摘要]中华民族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中华民族的文化也与之相辅相成,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东方古国,其文化的传承却是历经磨难。有相当一部分宝贵的文化资料已永远的成为了历史。余秋雨教授的《文化苦旅》使我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拯救与传承已是燃眉之急,有着健全文化人格、文化良知的现代文人倾尽心力地在做着各种努力,以求继承,他们的内心又何尝不苦呢?[关键词]传承之苦 文人之苦
余秋雨教授在《文化苦旅》的自序中有这样一段话:“报纸上说我写书写的轻松潇洒,其实完全不是如此,那是一种很给自己过不去的劳累活。一提笔就感到年岁徒增,不管是春温秋肃,还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因此,此书取名“苦旅”我感觉是有其深意的。首先是文化传承之苦。文化艺术有流派,有灵魂,而濒临灭绝的艺术流派是每个文人难以接受的现实。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着文化良知的文化人倾尽心力在做着各种努力,或保护以期不被破坏,或向现代人宣扬某种文化,以求继承。而余秋雨笔下的文字让我们看到,凡此种种的努力,是否拉进了我们与艺术的距离?拉近与艺术的距离,缺少的是“大家”的出现。这与我们所处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不无关系。我们的文化已经有了偏离,文化的传与承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如:在《青云谱随想》中余秋雨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徐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