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之我见
[摘 要] 现阶段,学生作文有如下一些弊端:复制、照抄、翻版生活,缺乏个性、细节、情趣,内容失真,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建议学生走进生活,观察自然、社会,加大阅读量,展开想象,只有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会充实,饱满,有灵性,才会有生命力。 [关键词] 观察 感悟 解读 阅读 想象
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和源泉,所以写作和生活不能割裂开来。让学生坐在几十平米见方的“笼子”里去凭空捏造生活,还要形成语言文字,并记录下来,写成作文,这是非常不切实际的行为。我建议学生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努力。 一、观察生活,积累材料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有一项艰巨的基础工作要做,那就是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而这种观察能力的训练,首先要从指导和帮助学生观察大自然开始,大自然能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很多词汇。鲁迅说:“作文第一须观察。”没有信息的摄取和储存,就没有信息的输出。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生活越充实,信息的吸收和储存就越丰富,作文内容就越繁实。凡是学生参加过了一次活动,作文就有材料;凡是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活动,观察有方,作文时就必有特色。然而,学生定向、有意观察的习惯和能力薄弱,对生活现象往往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以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或者视而不识真形,听而不辨真声。教师就要指导学生进行细致地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界,观察社会生活,观察学校生活,观察家庭生活以及形形色色的艺术品和其他实物。在观察上花力气,学习从沸腾的现实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从自己的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培养良好的观察态度和习惯,平时碰到印象较深的事,及时写下来,每次活动,及时记下来,这样就能“身在宝山探见宝”。学生自己也感到有了观察的积淀,注意了生活中的平常琐事、平常对话,习作时就有话可说,不再空咬笔杆,黯然伤神了。如我们在安排以“感恩”为话题的作文,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我安排了一次“我为妈妈做点什么”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认真留意自己的行动过程,并仔细观察在活动过程中妈妈的反映及表现,并体会自己的所思,然后成文,学生兴趣高涨,回家后都认真地参与了活动,并且写成了文章。一位学生在《我为妈妈洗次脚》中说:“从小到大都是妈妈为我洗脚,当我端来洗脚水的那一刻,我分明看见妈妈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这是幸福的眼泪吗······”还有《我为妈妈泡杯茶》、《我为妈妈捶捶背》等,一篇篇充满真情的佳作便摆在了我们面前。如果没有对生活的观察,恐怕学生就只会无病呻吟了。 二、感悟生活,书写心灵 学生作文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我们老师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就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感悟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鼓励创新,“惟陈言之务去”。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要让学生说真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让学生写出发自他们内心的真情,我认为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创新能力,抒写心灵,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营造起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包括发表与老师不同的意见,形成敢说敢问的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其次要抓住“生活”与“作文”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真正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生活的涓涓细流才会在学生笔下汩汩的流淌,生活进入学生作文才有了最基本的条件。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还要鼓励学生有一颗感悟生活意义的心灵,用自己的心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笔抒写心灵。学生每天都在生活的海洋里撷取着绚丽的浪花,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表达生活的点点滴滴,无形中让学生受到熏陶。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对在哪里,错在何处。然后再告诉他这样得出的结论就是自己的见解,那么,以后他遇事就会自己动脑筋去思考,得出结论。 三、解读生活,表达见解 生活是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既有真善美,也有着假恶丑。由于学生对日常生活缺乏思考,所以对生活的理解停留在浅层次,见解往往是不深刻的,习作中对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真善美的评议显得苍白无力,写不出自己对生活的真知灼见。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习惯,引导他们关注社会,思考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关注现实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并设法加以解决。在写作文时,对真善美加于颂扬,对问题及自己的态度加以阐述,只有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有新意,有情趣,有深度,而更多的时候,理是不辨不明,而往往是越辨越明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经常引导学生对现实中出现的问题或现象进行分析、思考、评议,允许他们七嘴八舌,百家争鸣,在争议中明辨是非。一次在课间,有几个同学在教师里追逐打闹,一同学不慎摔倒,手臂骨折,抓住这个偶发事件,笔者组织学生讨论。经过讨论,大家认识到:课间应该到操场上做一些文明的游戏,适当调节自己的神经,不该在教室里打打闹闹,这很不安全,而且影响其他同学的休息。达成共识以后,笔者让学生以“他闯祸了”为题进行即兴作文,发表对此事的看法。 四、大量阅读,积累语言 作文的前提是语言的积累,只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才能表情达意。如何使学生快速积累语言,只有通过大量阅读。途径有:一是利用课内阅读;二是课外阅读。不论课内阅读还是课外的阅读都要求学生随文写作。经过一段时间下来,学生阅读量大大提高,会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兴趣,达到既积累语言知识,又提高素质的目的。 五、展开想象,提高水平 丰富的想象能力会使人写出“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好文章。有意识加强学生的想象训练,不但能强化作文能力,还有益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每篇作文都要写到人、事、物,每次作文,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作文内容,想象着像课文插图那样画一幅画,教师对画的要求不要太高,以调动兴趣为主。有的学生文章写得虽不好,画却很漂亮。得到称赞后,他就会努力把作文改好。有的同学文章中没有写到的东西,作画时却画上了,并且增添了活力或新意。从写文到图画,必须经过想象,通过绘画练习来强化想象。加强学生想象力训练,不仅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大有帮助,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多方面素质的发展。 总之,让作文与生活同行,学生向生活投射他们认识世界的独特眼光,体味生活实际,回味生活乐趣,用他们稚嫩的笔来书写色彩斑斓的生活,享受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