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雀东南飞》的结构特色 【摘要】:《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家长统治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自由的合理愿望。女主人公刘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她对封建势力和封建礼教所作的不妥协的斗争,是她成为文学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妇女形象,为后来的青年男女所传颂。诗中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刘兰芝勤劳善良、美丽温顺,但又柔中有刚,敢于反抗。焦仲卿同样善良温顺,忠于爱情,但性格懦弱,守礼尽孝,对母亲抱有幻想。焦母和刘兄是两个典型的封建家长,前者专横顽固,后者庸俗势力。他们的压迫促成了刘、焦二人的娥悲剧。特别是作者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表现手法,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简述故事情节来赞美古代妇女对婚姻的忠贞不二;通过详略得当的处理来同情和歌颂女主人公。在思想方面,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关键词】: 孔雀东南飞 叙事 结构 风格 《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民歌中成就最高的是长篇叙事诗。此诗有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梁代徐陵的《玉台新咏》。诗前有序云:“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可知此诗取材于真人真事,约成于汉末建安年间。全诗共340多句,1700多字,是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刘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一、从宏观上挖掘其独到的叙事结构 此诗作者运用了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表现手法,对形象的塑造人物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的感情与思想的倾向性通过这种艺术方法鲜明地表现了出来。这是我国古代民歌传统手法。其次以孔雀失偶,徘徊反顾为全篇定下深沉悲哀的基调,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悲剧气氛,起着提纲挈领,暗示全篇的作用。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最后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必然到来的信念,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 诗中叙述了一个完整的爱情悲剧,情节曲折动人,矛盾冲突尖锐复杂。兰芝被遣展开了主人公同封建家长的矛盾冲突,是故事的开端。刘、焦分手,兰芝回家后收兄长逼迫,违心的应允了太守家的婚事,是故事的发展,至此,人物关系更为复杂,矛盾冲突愈加尖锐。到了仲卿闻讯,前来责难兰芝,二人产生误会,后来相约殉情,故事便发展到高潮,各种矛盾充分展开了。刘、焦二人双双自尽,矛盾得到解决,是故事的结局。最后,二人合葬,墓旁生出松柏梧桐,令人嗟叹不已,是饶有余兴的尾声。 诗中对详写部份的处理是极为出色的。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话别,兰芝辞婆和太守迎亲等,都是浓笔重彩的段落。这些段落在整个长诗中都是直接关系到刘焦爱情悲剧的关键内容,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感情的宣泄,对题意的显示都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塑造了兰芝、仲卿、焦母、刘兄等几个活灵活现的形象。 兰芝是作者所同情和歌颂的女主人公,作者便挥动彩笔尽力渲染,从正面到侧面,从语言到行动,从外貌到内心世界都浓墨重彩,甚至还要通过写环境、景物以及巧妙地插入抒情议论来渲染,真可谓是“用墨如泼”。如新妇起严妆一段:本来在当时的社会里,被遣回娘家对新妇来说是极为不光彩而又令人伤心的事,但作者写兰芝却像迎喜事似地梳妆打扮自己。这固然是借此对兰芝的美丽作必要的补叙,但更主要地是在突出兰芝那种坚忍刚毅、从容不迫的性格,刻画了他的美丽和坚贞,也表现了其复杂的心情。又如写太守家办喜事的场面:作者极力铺成其豪华,反衬兰芝的悲凉心境及不慕荣利。 而在另一些地方作者却又表现得“惜墨如金”。如焦母与刘兄这样的封建礼教及封建家长制度的代表人物,作者都是以寥寥数语勾划的,而且差不多全凭对话来表现形象。纵使如此,这两个艺术形象也刻画得非常逼真、活套,使他(她)们可憎恶的面孔跃然纸上。 二、从微观上挖掘结构细密的特点 第一,《孔雀东南飞》情节的组织作者采取双线交替推进的方式。其中,一条线索由刘兰芝、焦夫焦母刘兄之间展开。这是一场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在封建社会了,处处显示着父母至高无尚的礼仪,对于子女媳妇对于长辈都要惟命是从。在当时社会作为没有什么过错的媳妇也受到婆婆的刁难,导致强迫遣送回娘家。仲卿求母,母命难为,进一步体现父母至高无尚礼仪,也体现出封建社会对婚姻自由的干涉,更进一步刻画了焦母的专横和仲卿的软弱。仲卿在万般无赖的情况下只能违心遣媳,然而焦母对和自己一起生活几年的媳妇没有一点怜惜之意,反映了焦母的无情和兰芝的斗争。回到家中,不断有人提亲,都被兰芝一一拒绝,而刘兄为了攀强附贵,极力撮合兰芝的二次婚姻,遭到拒绝,突出了兰芝宝贵不能淫的坚贞品格及其兄的卑鄙。导致最终的结果,仲卿辞母,直至双双殉情。特别是主角兰芝,她的坚决抗争,影响与决定了仲卿的态度与斗争。上述两条线索,有主有从,互为因果,交替发展,完整紧凑地完成了故事的叙述、人物命运的交代。 第二,此诗在结构上的细密还表现在呼应映衬上。《采菽堂古诗选》曾指出:“凡长篇不可不频频照应,不则散漫。篇中如十三织素云云、吾今且赴府云云、磐石蒲苇云云及鸡鸣之于牛马嘶,前后两默无声,皆是照应法。然用之浑然,初无形迹故佳。乃神化于法度者。”“我有绣花的齐腰短袄,上面美丽的刺绣发出光彩,红色罗纱做的双层斗帐,四角挂着香袋,盛衣物的箱子六七十个……留着作为我赠送(给你)的纪念品吧,从此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时时把这些东西作个安慰吧,(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我”。 表示刘兰芝对爱情坚贞不渝,永不变心。“祝贺你得到高升!我这块磐石方正又坚实,可以一直存放上千年,而蒲苇一时柔韧,就只能保持在早晚之间罢了。你将会一天天地富贵起来,我一个人独自走到地府去吧!”用这个比喻来责问刘兰芝为什么改变初衷。 第三,《孔雀东南飞》细针密线的结构特色,得力于作者繁简得当的剪裁。刘兰芝、焦仲卿的故事,头绪纷繁,若不加剪裁,使之集中,就会散漫无所所归统。对于二人的爱情故事以及所受的坎坷作者消耗了大量的笔墨予以渲染,当听到两人双双殉情以后,作者并未再花笔墨去写。如诗中两家家势、死后家人悲恸后悔等等。只需略作交待就行了。 《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作为古代民间文学伟大的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记录了一千七百年前人民的真实的感情。它是艺苑的奇葩,也是历史的镜子。
参考文献: 陈祚明 《采菽堂古诗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2008年12也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