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4389
幼儿园怎样培养良好的班风
什么是班风?班风是一种班级气氛,是指在班级所有成员的交往中产生的一种共同的心理倾向。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的行动、心理都能影响班风的性质,同时,班风一经形成将会变成一种约束力来影响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可见,班集体的班风对班级管理、教育的影响之大。优良的班风对学生集体主义思想的形成、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过极大的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心。个人认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班风应具备浓厚的学习氛围、强烈的竞争意识、活跃的探究思维。良好的班风不是学生自然而然产生的,它需要教育者在较长时间内做大量细致、艰苦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养。班主任不仅是教育的传播者,更是班集体的直接领导者,所以,班主任在培养良好班风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决定性的作用。从09年秋开始,通过北师范网络教学教育管理的学习,以及在幼儿园从事教育职业的工作实践,在很多优秀老师的教育指导下,我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对于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班风的问题上,我也有了很深的了解以及认识。主要涉及以下几点:
一、教师自身素质,专业素质的提高。
在生活中,时常有家长带着孩子去参观许多的幼儿园、学校,抱怨不能给孩子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问其原因,大多数都说:“我挑的不是学校环境的好坏,而是学校里的老师。”当家长问起另一个家长:“为什么你们家的孩子歌唱得这么动听?”这时,家长会微笑着说:“因为她的老师是个音乐家。”可见,什么样的教师就将教出什么样的学生。一个教师的一言一行,性格脾气,人格人品对学生有着何等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首先要具备三个素质——爱心、细心、耐心。1、幼儿教师要有爱心:教师要把所有的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以真挚、无私的情感和爱心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要时时处处关心学生,在学生遇到任何麻烦或者困惑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温和的语言、火热的心去温暖每一个学生。2、要细心,洞察一切。教师要面对全体的幼儿,把所有的幼儿放在眼中,细心的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如果发现有打闹,做危险事情的时候,教师应及时制止,和幼儿仔细沟通原因。并且要细心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揣摩幼儿的心理特质,以便更好的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3、有耐心,教师必须用百分之两百的耐心来对待学生的一举一动、点点滴滴,就向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现在的幼儿由于在家里都是独生子女养成了比较娇气、霸道的性格,刚来到幼儿园都会出现许多不适应的情况。比如:哭闹不止、动手打人、挑食、不能自理等等,在这些时候,教师必须蹲下来用十足的耐心、细心的和孩子交谈,和孩子说明这些都是不好的习惯,为什么这样做不好?以及这样做的后果。让幼儿自己懂得常识和道理。尤其是在对待各方面表现比较差的幼儿转变工作时,教师要有恒心,用坚持不懈的耐心和幼儿打持久战,使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其次,教师要拥有高尚的品格,这是一种无形的感召力量,只有具备高尚品质,才会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信.愿意听从其教诲。每个教师的人格时时刻刻都在给学生以榜样,从而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衣着整洁大方,仪表庄重、严肃的教师带出来的学生,往往更注重内在的美,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信心和希望;治学严谨、踏实工作、爱护学生、严于律己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能自觉遵守纪律,努力学习;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未来充满信心,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和虚心好学的教师所教育出来的学生,往往是朝气蓬勃,富有远大理想,学习也格外勤奋的。最后,教师要积极丰富自己的专业素质,以及教师的威信、道德、学识等,使幼儿能够更好的发展。
二、教师应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该当是这种人。”教师的表率作用,就是将自己尽心尽力的工作热情、工作态度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敢于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逐渐地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学生身上。在班级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先做后说: 首先,教师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身先士卒、如发现桌面没擦干净,我先把抹布拿过来,然后认真去擦,一直到擦干净为止,再如,地面有杂物时,我会亲手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成效是无穷大的。孔子有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身教是最有力的无言之教,为人师表,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处处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结果常常会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陶行知也曾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要带好一群思想既单纯又复杂,既有主见又没主见的孩子,就应该做好学生的典范,要言传身教和勤于检查。树立自身的榜样作用。比如班级开展大型活动时,教师要热情投入其中,想方设法努力与孩子一起做的更好。班级物品如果受到损坏,教师要看清事实、勇于承担责任,不能一味地责备学生,相反还应鼓励或正确引导幼儿。班级里的事务,教师能做的,努力动手去做。课桌上的摆设,地上的纸屑,玩具柜里的玩具等。教师在教室里弯弯腰,动动手,擦一擦,拖一拖,幼儿都会看在眼中,自然就能潜移默化的学习。教师切忌乱批评指责,然后指手画脚一番。
三、全面了解幼儿,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目标。
全面了解幼儿是良好班风培养的基础,教师要对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思想品质、兴趣爱好、才能特点、健康状况作通盘地了解,要把了解幼儿个人和了解班集体结合起来,力求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教师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严格管理,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班级计划和策略,并把班级计划和策略告诉幼儿,教师再和幼儿一起根据班级目标制定可行的班规。使幼儿明确目标、任务和方向。一个正确的计划、策略,可以起到凝聚人心,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作用。挖掘潜能,注入动力,增强信心,制订目标每个学生都有理想,有抱负,但不能持之以恒地努力去奋斗,这就需要班主任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在课堂上、作业批改上、日常交谈中,能给学生肯定的要及时肯定,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要鼓动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生参与信心,强化学生参与精神,深化学生参与意识。树立了信心,带动全班学生制订工作目标。人只有确定了目标,才会产生要实现目标奋斗的动力—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成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目标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就如人对空气的重要性一样,目标必须切实可行。要具有远景性、激励性,学生才能保持高昂的士气,坚强的信心,持久的恒心,不屈的雄心。这样就为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培养注入了永恒的动力。
四、 抓两头,带中间是培养良好班风、学风的关键。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班级的管理工作,开创一个良好的局面固然相当重要,但这是不够的,我的做法是:在时间上狠抓学期的开始和结束工作。稳定中间阶段。对全体幼儿来说,要抓住好生和“后进生”,以促进一般的学生。具体措施是:在学期开始,举办班干短训班;对“后进生”进行家访和个别谈心。班干短训班的主要内容是:总结过去的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