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3896
论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摘要]园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自觉、自主、能动的参与,才能使课程更富活力与创造性。幼儿园应该让教师主动地、群体性地合作性地参与到包括决策、设计、实施、评价等在内的幼儿园课程开发全过程,超越将教师视为单纯的课程实施者这一传统意义,形成一种新的教师与课程的关系。本论文针对幼儿教师参与园本课程的界定、开发、管理的策略等问题做初步的探讨,为幼儿园课程开发提供一条有益思路。[关键词]园本课程 开发 管理 园本课程的推出,使幼儿园和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拥有了很大的权力,而教师的课程参与,正使教师的这种权利得以体现,使课程开发更贴近幼儿园与教师的实际,更加富有活力与创造性,也使园本课程开发成为可能。 一、园本课程的界定 园本课程开发是“自下而上”的课程改革的一种具体形态。所谓园本课程开发,是指一个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园长、教师、课程专家、幼儿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等活动。由此可见,园本课程开发肯定了教师的参与权利,将教师视为与园长、课程专家等其他课程参与者平等的合作伙伴,因而在园本课程开发中,教师是全程地、主动地、合作地参与其中的。这是园本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 在教师本位课程即“师定课程”中,教师不是参与的。因为 “师定课程”的基本特征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确定本班的某一活动的内容,这正是师定课程与园本课程根本不同的地方。前者是单个教师决定课程而不是与他人开展合作,因而教师不是课程参与者,后者则是教师群体在幼儿园的水平上合作参与的,从而使课程的功能发挥具有强有力的保障。 二、园本课程的开发 在园本课程开发的诸主体中,幼儿教师是幼儿、家长、教育行政部门、课程专家、园领导、社区成员等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因而幼儿教师的课程参与是园本课程开发中关键的一环。 1、幼儿教师的课程参与是成功进行园本课程开发的条件和有效保障 一般说来,实施新的课程,要求教师的思维方式、教育教学方法、教育内容安排,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都发生相应的变化,因而课程实施往往会遇到种种阻力,其中最主要的阻力是教师的惰性,教师已习惯、适应了一种课程,因而通常会对一种 “自上而下”课程的改革产生抵抗情绪与反应。教师的这种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教师对于课程的非参与性,从而影响“自上而下”课程实施的成效。而在园本课程开发中,由于教师以权力者参与课程改革中,以积极的改革者的姿态主动地进行自我调整,并充分发挥教师群体合作的优势,从而能有效地保障园本课程开发的成效。 2、课程参与有助于幼儿教师形成“反思”的科研意识与能力教师的课程参与能使课程开发产生“副功能”或副效应,具体表现为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常常能促使一批教师在从事课程改革中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