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4181
大学对教师激励制度的改革和创新研究 [摘 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行为选择作为一种现实活动选择,不仅仅是一种心理需要的选择,同时也是一种复杂的利益考虑。被动地对教师行为选择进行外在约束和监督,已不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发展目标和趋势,重构激励制度势在必行。[关键词]教师 激励制度 创新物质激励机制 一、改革和创新教师激励制度的目的和意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行为选择作为一种现实活动选择,不仅仅是一种心理需要的选择,同时也是一种复杂的利益考虑。被动地对教师行为选择进行外在约束和监督,已不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发展目标和趋势,重构激励制度势在必行。一所大学要想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有一批在德、才、识、学方面有独特优势,为校内外及社会所熟知,尤其在同行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威望的知名教师。而知名教师的培养,是优化学校教师队伍,形成师德良好、业务精良、水平较高的教师群体,创办高水平学校的重要选径。实践证明很多高水平的学校其社会名声响,社会影响太,很大程度就“名”在知名教师上。知名教师的形成除靠教师自我的勤奋外,更需要大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竞争、激励环境。随着物质生活资料的极大丰富,教师的价值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以前过度重视物质激励而忽视精神激励的激励观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形势。如何更好地改革和创新大学对教师的激励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是一所大学走向成功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二、教师激励制度的现状剖析 1、原有的教师激励机制定位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在原有的学校管理中,激励这个概念是指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激励机制去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教师努力去完成单一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然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转型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要成为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还要成长为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教师的工作不再是单一的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而是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元化素质整体得到提高。学校会从多个角度衡量教师的各个方面。只有在新的教师定位下,才能使教师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大舞台上尽情展现自己的各种才华,才能使教师在工作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原有以物质激励为主的激励机制已成为教师发挥教师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瓶颈。 纵观现有的学校激励制度,多以物质激励为主,且大多数都已经违背了当初建立物质激励的初衷,实现平均主义: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的一个样、干好干坏的一个样。这种以物质激励为主的激励制度存在严重的不足:(1)这种平均分配的激励制度不但没有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