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3749
关于激励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探讨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最佳境界在于以兴趣激发动机,促进思维和想象,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至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善于诱导、激励、表扬和鼓励学生,逐步培育良好的、浓厚的兴趣。本文对当前课堂教学激励性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激励性评价提出了遵循的原则。[关键词] 激励 兴趣 奖励 新理念 一、小学生学习兴趣激励的重要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最佳境界在于以兴趣激发动机,促进思维和想象,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至获得成功的快乐。但一直以来,以往的课堂教学表现出了“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与新课程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相违背的。教师们走进了徒有形式,没有实效的误区。以下几种现象值得引起关注和思考。 二、小学生学习兴趣激励中存在的问题。 现象一:满口称赞,只图形式 “要充分发挥评价的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理念。许多教师能积极转变评价理念,在课堂上采用了激励性的评价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有些教师对新理念认识不到位:评价学生使用的语言都用“你真聪明”、“你说得真好”、“真了不起”……等。没有批评过一个人!对学生的评价都是表扬激励性的。 显然他采用的是老教法,在新课程学习中对新理念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但还只是停留在浮浅的认识阶段,没有真正掌握新评价理念的实质。简单地认为新课程倡导激励性评价,就不能批评学生;把教师角色理解成了学生课堂表现的“捧场人”,于是不管学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也不管学生的回答是不是有可取之处,将盲目的表扬,是对新理念的一种片面理解,容易造成只图形式,不重实效的局面。 现象二:回避问题,不敢批评 师:“你能说出一个10以内的加法算式吗?” 生:“6+6=12” 师:“你真聪明,连这么难的题都会做,真了不起!” 师:“谁再来说?” 生1:“10+10=20” 生2:“100+100=200” …… 此例中,老师面对学生“答非所问”的回答始终不置可否,依然是“耐心”地满口激励,用不评错对的方式来回避问题,导致学生的回答越来越离谱,造成耗时低效,致使教学目标难以达成。这是对激励性评价的曲解,是不可取的。认为不批评学生,只要对学生肯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