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3716
浅谈数学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摘要]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如何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抓住数学教学的机会,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的实践,谈谈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体会。[关键词] 浅谈 数学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溶入心理健康教育?日新月异的世界告诉我们一个现实:单单通过知识的传授来进行学习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主动获取知识和在此过程中不断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学生是不是乐于接受你传授给他的知识?所以“以人为本”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多年以来,学校很少从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入手,没有注意学习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我感到学生存在着不同层次的心理障碍,需要我们去思考,帮助,解决。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恰当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一、在备课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 课堂教学效益观,将直接影响到教育长远目标的实现。一堂好课的标准不只是教师教得有多么精彩、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要从多元化的角度,从全面素质培养的角度来评判。我们的教师应该认识到:一堂好课,除了知识的传授与被掌握的程度、多少外,还应包括师生在课中积极情绪体验的状况,包括学生由此获得的在生活中的启示以及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技能的兴趣,包括学生在这堂课中心理健康发展的习惯培养与问题的纠正,以及其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动手能力、参与意识、思想教育等各方面都有所体现。教师应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效益观,努力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