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和改善中学教育管理
摘 要:教学工作是普通高中各项工作的中心,要想做好教学工作必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到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提高教育管理者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保障其合理有序高效地运行。 关键词:中学;教育管理;问题 一、教育管理的内涵 所谓的教育管理,是一个多系列活动的过程,既包含恶日常的教务工作,又包含了系统的管理活动及对各学科教学的管理活动。实际上,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既包含对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的控制与指导,同时也包含着对教学过程与环节的协调和控制,包含教学目标、制度和教学质量标准等的制定、实施,包含着对教学工作与质量的检查与评价。[ 贾林鸿.中学教育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09(36) ]教育管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过程的全面管理。提高中学教育的教育管理质量始终是普通中学发展的中心任务,应该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和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各类问题,进一步巩固教学的中心地位。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文件精神,中学要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这无疑要求我们提高中学教育质量,要有新突破,要在教师、教材、教法等关键上下功夫,提高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加强监测评估,建立适合学校实际水平的质量标准体系,引导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二、中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普通中学的教育管理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例如,教学管理目标模糊,管理效率较低; 管理规章制度陈旧,管理方式落后等; 教育管理缺乏民主性,管理部门与教师形成上、下级关系,突出“管”缺少服务意识。教学的常规检查中以“考”为中心。认为课堂教学只有对准“考”,才能说明教学对路;教师唱“独角戏”,缺少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很难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采取灌输、倾倒等填鸭式的教学;教学管理评价不完善,往往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只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数量而经常忽视教学质量; 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看你班上的优秀率、及格率、达标率。翻你写的教案厚不厚,写了多少页作业批了多少本。教育管理中重视教师的教,但是却不重视学生的学,教学中很少教授学法,教学检查重教师教法,轻教师的学法。教学质量的评价有待提高。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不合理易造成教师产生消极或者抵触情绪,阻碍教师挖掘自身潜能。教育管理者自身业务水平有限,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所以,我们应努力探索多种途径,提出改善对策,扭转普通高中的教育管理现状,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改善中学教育管理的对策 1、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普通高校要坚持贯彻以德育为首位,教学为中心的原则,努力实现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主要工作,教学工作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 是学校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活动。学校的其他工作均应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并服务于教学工作,教导处要落实好教学常规,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教导处是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的运转指挥中心,是学校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核心职能部门,教导处要全面了解教学工作情况,负责组织并协调各科组室以及教师间的教育教学活动。 2、更新学校管理观念,建立多种制度,推动学校的多样化发展 为全面提高普通中学学生综合素质,中学应继续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中学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和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应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为扩大优质资源,中学可以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使得学校能办出自身特色,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综合发展模式,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 3、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 在教学管理中,领导者的任务主要在于设法为发挥教师的才智创造适宜的条件,减少和消除教师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 因此,在当前新课程实施中更要强调教育管理者在 “尊重”的环境里让师生学会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爱心助人、善于合作、宽容大度;学会尊重社会履行义务、承担责任;学会尊重自己热爱生命、维护尊严、发展自己。[ 李振民.电子政务在中学教育管理中的实现途径分析[J].中国经贸,2010(8) ]实践表明,满足人的需要是激励机制的核心,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给教师提供充足的机会来满足其个人发展专长、爱好和事业的需要,努力探求教师工作与身心愉悦的最佳链接,营造和谐愉悦的人际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把教育管理构建成教师发展的平台。另外,教育管理的重心应更多地转向方向引导、发现经验、具体帮助和创 造条件上,在强调人文关怀,尊重教师,合作与交流的同时,为教师提供一些基本的、方向性的、示范性的案例。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开发课程, “教师即研究者”已经成为时代对每位教师的起码要求。不同教师之间有各种各样的差异,我们要帮助他们在不同的起点上获得发展。 4、提高教育管理者的自身素质和水平 教育行政管理是一项庞大的事业,即使在一所学校内,大量学生的入学也造成了十分复杂的行政问题,必须以新型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才能解决,对教育管理者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者专家化是教育教学管理者向专业化、科学化、高效化、权威化发展的趋势,这是维持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提高其运转效率的客观要求;是教育管理者显著的领导指挥调控作用的集中体现; 是维持整个教育社会生态系统生命活力,保证其正常新陈代谢的必然要求。作为一个合格的教育管理者,必须具备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哲学知识等基本的教育管理主题知识,具备教育管理主体的能力。一个优秀的教育管理者除了要求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在实践中的能力和在管理中树立起的权威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教育管理者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领头羊,不仅要具备广博的兼具教育和管理的双重知识体系,而且还要通过具体的教育管理实践树立其威信,从而更好的实施管理。这三点中的每一点对于一个成功的教育管理者都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