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下的班级管理
当前教育界所强调的素质教育即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班级管理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繁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尤其在讲求素质教育当今社会,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均衡发展已成为趋势。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而不是知识的简单灌输,学生可以也应该成为自律的学习者,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通过真实性评估,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融洽、亲密合作关系,帮助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实行监控,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成效的反思。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加强学习、研究与探索。 一、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科学的育人方法,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在新时代,教师应树起“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在班级管理中,要比较注重的是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从班级的环境设置、安全保障、生活后勤保障到班级的规章制度、师生关系等,处处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在一个文明、积极、健康的、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氛围中成长。每一个班级的环境设置,大到教室内外的清洁、小到公布栏的图饰、温馨提示和鼓励性的标语或名言,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又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一个“家”的感觉。 加强专业修养与职业道德修养,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深厚广博的学识是教师的内在基础。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取得学生尊重与信任的极为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地钻研、吃透、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努力使自己的专业文化课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门。讲课的成功,深受学生欢迎,就为开展班级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此外,教师的言行举止、品德性格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必须要求自己衣着得体、举止大方、态度和善,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样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提出要求时,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 二、制定周密的班级计划,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学生的必学内容,在学习“日常行为规范”及各项校规校纪的基础上,要组织学生自己制定相应的班规,才能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而自觉遵守,这样事前的预防往往比事后的补救有效。根据不同班级在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该详细制定长期目标与短期计划,把握班级工作的整体思路,并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贯彻下去。并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奖罚措施,做到纪律严明。对违纪违规者,无论是干部还是普通学生,都做到一视同仁。平时狠抓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执行班规校纪和实施奖罚措施时,要注重“四多四少”:多民主,少强制;多激励,少批评;多引导,少说教;多用情,少生气。每一个新班级集体形成后,要认真发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好人好事,并进行适当的奖励,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用先进人物的事迹来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和处罚。通过树立典型,榜样示范,同学们就会从日常细处着手,争取以后做到更好。 三、培养一支强而得力的班干部队伍。 我们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在班集体中,要常采用的是分层管理制,并根据不同的班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步骤。班干部作为班级管理的支柱,是教师进行班级管理和教学活动的得力助手。要发挥其管理和模范带头作用。如在一些全新的班中,先实施值周班长制,让能力强的两位学生协助老师尽快稳定班的秩序,并树立班干典范,随后逐步过渡到值日班干制及学生轮值制。为了让这一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得专门准备一本工作笔记本,供值日班干记载当天的工作实施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值日的同学每天以表格形式对当天的出勤、学习、纪律、清洁等方面的工作进行汇总,发现问题找班委商量解决,商量后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给班主任解决。值日班干每天要在小黑板上对全班进行总结,并每天把工作日志呈交班主任。为了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当好班干,首先树立班干部的威信,作为班干部应有较强的处理事情的能力,能让同学们心服口服。班干部有时也会犯错误,在处理这类事情时我们应当顾及影响,尽量私下的进行说服教育切忌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进行批评。其次,对班干部落实实权,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班级发展做贡献,让班干部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的开展班级的工作。再次,要设法增加班干部与周围同学的相容度。班干部应报有一种为同学们服务的思想,而不能凌驾于班级之上。班干部一般由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好的学生担当,带动周围的同学共同进步。这样让学生参与班的管理和决策的全过程,让学生有了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并从中体验到自身在班集体中的存在价值,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能力。
四、架起沟通学生心灵的桥梁,对学生要有一片爱心。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对学生有一片爱心。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应注重“心与心的交流”,并因此而产生互相信任感。学生是独立的个人,他们懂得爱,也需要爱。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把师爱当成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师爱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对班级后进生的转化起着重要的作用。爱心的力量是巨大的。由于老师爱学生,所以学生更愿意把老师当作朋友,有了这样融洽的感情交流。教师才能更好的开展班级的管理工作。教师应尽量争取机会用各种形式上与学生交流。通过每一次的交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那份殷切的期待。尤其对于后进生,我们应给予更多的关爱与赏识,帮助他们争取进步。
五、与家长建立良好密切的关系。 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这一基础,还要利用坚实的思想来保障工作的顺利实施。受经济大潮影响,一些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工作,或往学校一送撒手不管、或干脆让孩子辍学经商。面对这种种不为人知不良倾向,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势在必行,因此遇到类似的现象我总是和学生摆事实讲道理,孩子通了,再和家长谈,帮其认识教育的重要性,劝其放弃短视的做法。
六、营造和谐班风,增强班级凝聚力。 社会、学校经常组织各种大型的政治、娱乐活动。这些活动会引起学生的特别关注,会在学生中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每一次集体活动都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好机会,但现在的学生由于是独生子女,特别不善于合作。教育应当体现社会这一特点。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具体的讲就是要使学生不仅有知识、能力、而且要学会关心他人与他人合作。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吸引学生对班级事务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在制定班级的管理目标时,要广泛发动学生参加。积极与学生干部一起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歌咏比赛、体育比赛等,在组织过程中与他们共享荣辱,不但增进了师生感情,而且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班上的学生更团结,班风更良好。让大家都关心班集体,为班级振兴献计献策。学生一旦认识了目标,就有了实现目标的自觉性,把全班几十个学生的精力吸引到目标上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他们拧成一股绳,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这样,随着目标的逐步实现,牢固的班集体也就形成了。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点和发展方向,它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强调在教育中把人的因素,关键是学生的因素放在首位,班级管理是实行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人才规格才有多样性。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能搞一个模式一刀切,不能压抑学生积极主动性。只有孩子有创造性,才能够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局面。老师应当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才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