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编号:KJ120 字数:10372,页数:14
摘 要
当前,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工作虽然已经完成了80%以上,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政策和不同的企业特点,在改制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理论界也进行过大量探讨,实践中也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模式,仍然不能消除人们的忧虑。作为一个正在改制的国有小型企业的普通职工,亲身体会到改制过程中职工的焦虑、彷徨,操作过程中的失误、矛盾,感觉到国有中小企业改制中还是存在大量的问题需要探讨和解决。根据本人的亲身经历和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发现国有中小企业改制过程中存在诸如有效化解人们的思想障碍,如何保护改革中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如何确定合理的股权结构比例,如何彻底解决历史包袱和社会负担,如何对企业上级主管单位权力运用进行规范等重点问题,以及诸如如何对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如何避免政策执行中的偏差,如何采取合情、合理、合法的措施,推进职工身份置换,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等难点问题。并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国有中小企业 改制问题 解决方案 目 录
一、国有中小企业改制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一)国有中小企业的历史贡献和存在的问题 1. 国有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历史贡献 2. 改革前国有中小企业出现的种种问题 (二)国有中小企业改制的现实意义 1. 国有中小企业改制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措施 2. 积极稳妥地解决好改制问题,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国有中小企业改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剖析 (一)改制中存在着观念、思想障碍和认识误区 1. 对国有企业改制的目标和标准有不同理解,认识难以统一 2. 企业的领导者和员工对改革后个人前途的不同期望,导致对改制工作的矛盾心理 3. 每位职工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导致对改制方案产生较大争议 (二)改革中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 1. 职工身份的置换和安置,容易产生侵权现象 2. 改制后原国企职工的各种社会保障难以落实和完善,容易造成社会问题 (三)股权结构比例分配不尽合理 1. 中小企业改制中存在国有或集体股份的退出问题 2. 领导层和普通职工的股权比例究竟如何确定 (四)历史包袱和社会负担没有得到完全解决 1. 政府在企业改制中应承担何种责任 2. 改制企业原有的社会职能如何剥离 (五)企业上级主管单位及企业领导层的权力运用常常有不规范之处 1. 上级主管部门对企业改制往往大包大揽或者行政不作为 2. 改制的过程不太规范 3. 企业领导层往往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和资源,制定有利于自己的改制方案 (六)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存在着偏差和不当 1. 政处多门,一些条文出现矛盾和抵触 2. 具体执行中,对政策的理解、解释和实施存在差异 3. 政府部门的大跃进式冒进行为 三、解决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工作中重、难点问题的若干建议及对策 (一)加强宣传、学习和引导,确保全体职工对改革的正确理解和支持 1. 必须全面、系统、及时地组织全体职工学习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解决改制中信息不对称而造成误解、反对、担心问题 2. 政府相关部门必须承担答疑解惑的职能,确保改制工作的政策性和权威性 (二)必须加强对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进行有效监管 1. 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部门必须真正规范地履行自己的职责,防止行政不作为、乱作为 2. 确保改制前企业资产、债权评估的客观性、公开性 3. 确保国有产权转让的公开、公平、公正和有序进行 (三)采取合情、合理、合法的措施,推进职工身份置换,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1. 职工身份置换补偿标准要合理 2. 对于资不抵债的改制企业,政府有责任确保补偿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3. 改制后原国企职工的各种社会保障必须得到落实和完善 (四)改制企业的股权结构比例分配应尽量做到相对合理 1. 国有或集体股份应尽可能地全面退出 2. 股权比例要相对集中,防止股权的绝对平均和过于分散 (五)政府应该对改制区也的历史包袱和社会负担负责 1. 政府要对企业历史欠账和社会负担承担完全责任 2. 改制后企业不再承担社会职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