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编号:KJ141 字数:10237,页数:16
摘 要 2004年春节过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些企业率先出现了招工难问题。由于这些企业主要招收的都是非熟练的农民工,我们将这种“招工难”现象称为“民工荒”。“民工荒”发端于福建省,以后又波及到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甚至是江西、山东、重庆等地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民工荒”现象。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城市人口失业率居高不下、农村尚有约1.5亿剩余劳动力的超级人口大国来说,劳动力——特别是非熟练劳动力一直被认为是无限供给(unlimited supplies)的。“民工荒”问题在我国的出现无疑令人有点儿匪夷所思。基于此,作者试图更进一步研究导致此现象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本文利用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并分别运用传统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前景理论(又称“预期理论”)来分析民工荒产生的根本原因,并试图给出一些政策建议予以缓解。 本文首先描述“民工荒”现象的发生,然后论述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中劳动力无限供给理论,并分别运用传统的经济学原理和行为经济学原理来共同分析“民工荒”现象,揭示其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来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将心理学研究与经济学研究相结合,运用行为经济学的分析工具来阐释导致“民工荒”出现的经济学原理,分析了农民工在风险决策过程中的倾向:面对“收益”时风险偏好,面对“损失”时风险规避。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释民工短缺现象。 关键词:民工荒 经济学分析 二元经济 前景理论
目 录内容摘要及关键词 …………………………………………………………………1引言 …………………………………………………………………………………3一、从“民工潮”到“民工荒” …………………………………………………3(一)“民工荒”的产生 …………………………………………………………3(二)“民工荒”产生的具体原因分析 …………………………………………4二、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关于劳动力无限供给理论)的运用 ………………5三、“民工荒”现象的经济学原理阐释……………………………………………8(一)传统的经济学分析视角 ……………………………………………………8(二)行为经济学的分析视角……………………………………………………10四、关于“民工荒”问题的一些政策建议………………………………………12(一)建立规范有序的劳动力市场………………………………………………12(二)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13结论…………………………………………………………………………………13参考文献 …………………………………………………………………………15